第二百八十六章 淄水河畔,大江东去,所谓大同,天下苍生! (第3/4页)
在数日之前,我或可为你讲解一二,但如今...” 夫子的思绪飘飞,话语飘忽不定: “我带着数十弟子,周游列国,看清了这个时代,与周天子的天命,以及七国的模样。” “大同之治,我还需思考,还需思考...” 前半生,夫子在齐地,与儒脉先贤思索,以为辅主政者而君天下,内圣外王,缔造盛世,以仁德为本,授予凡民以知识。 最终经过时代的演变,叫得他们与神血并列,都能有名列公卿士族的机会,便是所谓的‘大同’。 但当他目视了这片大地的满目疮痍之后。 他觉得,或许这些东西,已经并不能假借神血后裔之手了。 西秦之主腐朽,垂垂老矣,统御的治下凡民麻木,与神血后裔泾渭分明。 三晋之土,赵王善战疯癫,刑法残酷;韩氏穷就巫术,国内大疫弥漫;魏主神血自封,久未露面,公卿地位超然,执掌大权。 南楚称王做祖,视凡民如蝼蚁;燕君更是无道,行奴隶祭祀,终日想要上天再降荣光,痴心妄想的铸造登神长阶,妄图与天比高。 而那座周王室的都城镐京,祭天台高高在上,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彰显所谓的凡民,不过只是神圣目光下的牧羊而已。 哪怕是齐地,哪怕是稷下,还能在姜齐之主的维系中,做到表面的平衡。 可这终归,也不是长久之计。 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分崩离析。 没有差异,无有战争,众生人人如龙的‘大同’,在这样的时代,哪里能够实现? 若只是表面上的文章,而不能付诸于实践,落到实处,这样的道理,夫子也并不想讲述给眼前的少年听。 见到了被他这一问,给问的神色之间难思量,略有着几分迷茫的夫子。 季秋想起了曾经,第二世大炎都城,那座太学碑文里记载的儒圣言行,颇有种见证了历史的感觉。 儒圣尚未证道,道祖不见踪影。 百家于无光之中前行... 又有自己追本溯源,曾经见过‘自己’讲述春秋。 这一世... 季秋的心头,忽然一跳。 莫不成,我也能名列圣人不成?! 河流涌动,此刻稍稍宁静了片刻。 随即,少年缓缓开口: “夫子,是因那七国的神裔权贵,以及周天子的权柄,这才对自己的学说,产生了质疑吗?” “可在我看来,夫子大可不必如此。” 季秋抬起了头,目视着眼前的夫子: “您既已经见到了道,而且还走了这般远。” “为何,还要怀疑呢?” “依我浅见,尚且能知,既知前路与目标,最为重要的,便当是坚定己念,不被他物动摇。” “而儒家于齐地宣扬的学说,并非是为了维系神圣与神血后裔的统治,儒学的根本,是为了这九州万民,天下苍生。” “他人若不可靠。” “可将权柄掌于自己手中。” “不是吗?” 少年的声音稳重,一字一句,吐字清晰。 “您的‘大同’,其实从未错过。” “只不过是,您自己将重心放错了而已。” 他的话语落下。 叫得眼前的两位儒家先贤,俱都一愣。 夫子眼神复杂。 诸子百家,并非只有稷下学宫,其他之地,也有缔造学说的先贤聚集。 而凡民的先贤们,也有半数,都赞同曾经儒家的观念。 神血的统治,已经维持了千载万载,由得当年数十上百位的王,只余下了如今的七位。 他们的时代根深蒂固。 使得从来没有人,动过想要将其推翻的念头。 可...时代变了。 诸子百家,并非没有人对于所谓神血,嗤之以鼻。 眼前的少年,算是用着最为温和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