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进势将退退为进 真人弄假假亦真(下) (第3/3页)
infinityinthepalmofyourhand, Andeternityinanhour. 《一粒沙》这首诗先后出现过几十个译本。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原本。这首诗用了双叶韵,and/our。三四句还有一个音律小重复,~nityin。这首诗的原语言写作技巧比刚才那首爱雨诗要强出了好几个档次。 关于这首诗最准确的译本是梁宗岱先生的翻译: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然而最脍炙人口的一个版本,出自无名氏,录于《疯狂英语阅读版》2004.11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从格式上来说,这个译本比原诗更加公整,用词更加精炼,几乎足可匹敌。唯一美中不足是失了韵脚,我们如果略作改动,就可以获得超出原诗的维度: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佛手称无量, 刹那留永殇。(原文:在一小时内的永恒不灭,是指野花凋谢前的短暂美丽) 这首诗的原文赞颂的是微小的伟大和短暂的美好,其实在译文和原文之间,诗词的内味是有出入的。 因此我一直主张,在引用到外语资料的时候,尽量亲自去读外语版,就是为了规避这种翻译带来的损耗。翻译,是一种再创作。一篇普通的小说可能被翻译成神作,相反的,神作也有可能因为译者的水平而蒙尘。诗词,史实亦如是。 房融翻译的牛头马头,已是中文,是用中华文化,文字,重新凝炼过的舶来故事。我们听到过的很多诗句,其实反应的都是译者的光辉: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其实它的本意就是:现在还有谁能支个招,能让我抱着老婆当喇嘛。是有前人把这一句话翻译美了,他才美得出来。 泰戈尔的那一句:Letlifebebeautifullikesummerflowers.AndDeathlikeautumnleaves. 其实仔细看来,也都是普通的陈述句。但郑振铎的译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对原诗简直恩同再造。Beautiful译为绚烂,又补充了一个不存在的对应词“静美”,将这首诗的格式,遣词一下子拉高了一个维度,但泰戈尔原诗的深邃意境仍然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保留。 相反的是,英文记录片《杜甫》中反向翻译的诗句,骈丽唐诗瞬间返璞归……砧,变成了live,death,beautiful这样的基础词语堆砌。当然,这也不能怪译者,他们的语言真的翻不出这么多花活。比如在中文当中,绚烂的同意词一排可以排出几十个,类似静美这样的搭配可以临时创造出成百上千的意境词,关键读者还能非常容易地理解。这些,英语,真的做不到,也的确没有几种语言能够如此。 从现在的世界语言普及状况来看,中国人阅读外国原语种文献的阻力越来越小。 但能够反过来阅读中国典籍,尤其中国古代典籍,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正确解读中国古籍的外国学者,可谓凤毛麟角。那么他们凭什么对我中国历史,科学史,物种考证等等方面说三道四?本文引用的海量原典,那些高鼻子是没有可能全部掌握的。中文,尤其是中文古文,是不可能自成年后开始学就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所以如果我们在这些领域盲目引进国外学者观点,比如关于夏朝历史,比如哥伦布大交换涉及的舶来物种……按照西方论调去全盘接收,那就和焚书坑儒没有什么区别,是对中华几千年文化留存的全面否定。 关于语言,翻译,之前我们也提出过一个命题——《几何原本》真的有原本吗?为什么欧氏几何在几千年前用词就这么准确?当然了,因为你看到的,是现代语言用现代规范用语对这本书进行的再解读,再演绎,再创作。之前我曾经说过,如果套用现代专业用语,《道德经》可以被翻译成量子物理原本,这是真的…日后,笔者迟早会这么做的。 信原典,勿随便相信翻译。信原典,勿随便相信引用。 没有足够资源查到原典,非考勿传…否则一旦被指出引用有误,那是真得尴尬…但这种现象在许多专业论文领域都屡见不鲜,这才是学术的悲哀。扫叶僧的兰若蝉声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