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昔日坚壁金汤寨 今朝焦瓦木蠹营(下) (第3/4页)
关于三国人口问题,笔者会在写三国的时候着重讨论。这里我们将重点放在屠字释义上。 许多人举出了关于屠字解释杀戮的反例,但这些例子无一例外都是唐代以后的说法。这个说法最早是释诂名家颜师古提出来的,原话如下:屠,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六畜然。这句话首先就说,屠的意思就是破城。后面是解释,(因为)杀人如杀畜。(所以)有了这个类比。将本来用于杀畜的屠字,引申为杀人,用以指代破城。所以屠城之破,必是攻坚,是有重大伤亡的破城。 同样支持这一观点的是《史记索隐》也是唐代书籍,里面引用了一条孤证:按范晔云,克城多所诛杀,故云屠也。范晔的本句出于何处,无考。但其实这句话说得和颜师古是一个道理:攻克城池杀伤甚众,所以被称为屠。阅读理解高分的同学应该可以理清主干,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克城被称为屠,“故”字的逻辑承接非常重要。 所以颜氏与《索隐》的根本意思一致:屠就是破城的意思,但不是普通的破城,而是伤亡极大的攻坚破城。 有人说笔者强词夺理,在利用翻译玩文字游戏。非也。因为颜师古和《索引》引范晔的注解,都是注在同一处的。就是《汉书》中,高祖屠沛一节。原文如下: 高祖之众已数百人矣。……高祖乃书帛射城上,与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众所周知刘邦为沛人,刘邦起义,当时聚众数百人。沛令与其对峙。刘邦射书入城,说我今天要屠沛,父老乡亲们要么和我一齐反了,要么大家死伤都很难看。在这个语境里,颜师古和索隐的说法明显是对的,刘邦以不计代价破城为威胁,而不是以现代意义上的屠杀为威胁。杀戮家乡父老,感情上他做不到,凭他手下几百来人也没能力做到。这处典故恰恰说明了两汉的屠城,是指攻坚破城,而非今日屠杀云云。 如果看官还觉得模棱两可,今天我们可以做一个前所未有的极致解说。笔者数过了《三国志》中所有出现屠字的地方,共计58处,其中本传25处,裴注33处,我们用穷举法来探究当时屠字真正意思。 首先,笔者整理了这58处屠自不同的解释: A.屠X城的结构,也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屠城释义,共18处。 B.明显解释为破坏城防(宾语为墙,壁等)或者攻克(屠陷)的用法。共9处。 C.职业,屠夫,或者宰杀牲畜。共4处 D.姓氏或专有名词(匈奴休屠,屠各部,浮屠,屠苏等)。共15处 E.与杀,戮对仗使用。屠城、杀吏分开表述。共2处 F.屠灭,败亡之意。屠戮连用,指杀个人。共10处 《武帝纪》 (曹操)征(吕)布,屠彭城。A (夏侯渊)屠兴国。A (夏侯渊)屠枹罕。A (曹操)屠氐。A (裴注献帝诏)屠其窟栖。B (曹仁)屠宛。A 《董卓传》 (裴注)进本屠家子。C (裴注,张温与李傕书)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B 《袁绍传》 (裴注,英雄记)皆屠其屯壁。B (裴注,刘表遗谭书)屠城杀吏。E/然屠各其二三心。D 《张邈传》 (曹操)屠雍丘,斩(张)超及其家。A (裴注,英雄记)(袁)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董)卓。B 《臧洪传》 (裴注,九州春秋)屠裂城邑。B 何为拥众观人屠灭?F 《公孙瓒传》 (裴注,汉晋春秋)终卒屠灭,相为惜之。F 《公孙度传》 (曹操)屠柳城。A (裴注,魏略)屠戮津渚。E 《夏侯渊传》 (夏侯渊,徐晃)屠太原。A 转击高平屠各。D 《曹爽传》 (裴注,魏末传)无状招祸,分受屠灭。F (裴注,魏略)厅事前屠苏坏。D 《荀彧传》 (裴注,曹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