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剥茧抽丝沉疴愈 感玄聚精神剑成(下) (第3/3页)
hei~tui~又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菘菜,就是白菜,原产长白。 玉稷,嗯,这个就要好好说说了。所谓五谷,稻,黍,稷,麦,菽。稻指水稻,也就是大米,麦指小麦,黍指黄糯米,菽是豆类统称,皆有定说。唯独这个稷,历代大能吵了几个世纪,没有定说。但非常奇怪的是《说文》:稷,齌也,五谷之长。这个稷既然被尊为五谷之长,饮食来源,甚至与祭祀(社)并称用以指代江山,却没有人能说得清它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可以整理一下关于稷的主要说法: 1.黄米说 《康熙字典》:《徐曰》案本草,稷即穄,一名粢。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糜,其米为黄米。 在这里,穄、糜子既黍。黄米说等于认同稷既黍,然而五谷当中这两个物种是分开的。 《文始真经?五鉴》曰:识如认黍为稷,认玉为石者,浮游罔象,无所底止。 直接就是开喷,认为把黍任城稷简直是认知的下限。 《本草纲目》: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 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稷非黍,但是都是黄色的颗粒,不黏。 2.高粱说 《国语?晋语》:黍稷无成。注:稷,梁也。 《广雅疏证》:稷,今人谓之高粱。 然而《三字经》: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后汉书?礼仪下》:筲八盛,容三升,黍一,稷一,麦一,梁一,稻一,麻一,菽一,小豆一。 可见稷,黍,梁,三者均为独立物种。 3.粟说 孤例,郭璞注《尔雅》曰:今江东呼稷为粢。三国孙炎又注:稷,粟也。 这里明显记载江东方言,因为粢是谷类,是水稻。这里指的是《齐民要术》所谓:然今人专以稷为谷的出处。 粟是小米,二者不同类。 4.其它描述 《通志》:稷苗穗似芦,而米可食。 《管子书》注:凡经言疏食者,稷食也。稷形大,故得疏称。……汉人皆冒梁为稷。 让我们总结一下,这个东西有穗,和高粱相近,实黄色,个大,不粘……这不就是,玉米吗?可是玉米……不是原产美洲吗? 哥伦布大交换论,笔者明确表示是不支持的,但是我们还是要严谨的讲讲其中的逻辑。 根据西方观点,玉米在6000年前由野生蜀黍经人工选种而来。Teosinte(原始蜀黍)→Zea(玉蜀黍属)→Maize(现代玉米)。原始蜀黍并不原产美洲,听名字就知道,中国也有。也就是说,玉米的爷爷在中国是有产出的。玉米和高粱是近亲,稷和高粱也是近亲。稷是神农后裔,五谷神的名字,曾经亲选百草,中国农作物的选种史和专业程度远远高于美洲原著民。很明显,稷就是蜀黍向玉米发展过程中一个当中的阶段(证据,稷的粒比黍,梁大)。 玉米这个物种,本身就是不断演化的产物。6000年前的原始玉米:Theearliestmaizeplantsgrewonlysmall,25mmlongcorncobs,andonlyoneperplant.(Spielvogel,JacksonJ.-MedievalandEarlyModernTimes:DiscoveringOurPast).也就是说,原始玉米棒只有两点五厘米大,一茎一棒(见彩蛋章)。北美的古玉米不过如是,而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玉米不是以上所提到的任何一个物种,而是一个名为SweetCorn(甜玉米)的分支,这种产物的出现时间尚无定论,但号称最早可以追溯到1773年,而大规模种植都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在20世纪前,地球上无论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现代甜玉米的批量生产,但有着不同的早期玉米种类。稷就是其中之一。就像我们之前说土豆,现代甜土豆是现代农业选种产物,美洲在大发现时期之前就算有土豆,也和现代种植土豆不同,而类似的作物在中国农书中也有。花生,也是所谓北美原产物种,但是在近年的考古挖掘中,汉代汉阳古墓竟然出土了花生化石。 同理还有棉花,篇幅有限,要理清物种大交换的真正逻辑,我们放到下节再讲。扫叶僧的兰若蝉声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