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孔武将军悲殒命 鬼谋毒士苦现行(下) (第2/3页)
气氛做思想工作那绝对是行家里手。 他这一番演讲慷慨激昂,人群瞬间沸腾。 “我们不会被打垮!” “消灭天宗妖人!” “我要参军!打妖人!” 眼看民众的怨气已经被成功地嫁接到了天宗的头上,元瞻这才做了一个安抚的手势,宣布今日大瓜落蒂: “我身边的这位冲虚道长成功的救活了孔将军。 但遗憾的是,只延了将军两日寿命。 最终孔将军还是遗憾的离开了我们。 但是将军不会白死! 今日冲虚道长就要亲自带领大家捉凶! 对,真凶现在还在这座城中! 让我们一起拔除真凶,剿灭山匪,为孔将军复仇!” “拔除真凶,剿灭山匪,为孔将军复仇!” “拔除真凶,剿灭山匪,为孔将军复仇!” “拔除真凶,剿灭山匪,为孔将军复仇!” 刺史府外千口同声,就等着最终谜底的解开。 “有请冲虚道长!” 元瞻右手平伸,碎步后退,将那名从青州连夜请来的道人让在了前面。 “无量……”道人口宣道号,猛然想起天尊这个词与天宗关系密切,眼下犯忌讳,急忙改口,“太乙真人!” 东方第一天帝太乙救苦天尊就这样莫名其妙地降格成了真人。 “贫道已经将孔将军的神识取在了这只玉净瓶中,此瓶可带我们找到真凶!” 元瞻点了点头, “孔将军遇刺当天在场的官员,全部出列!” 二十六人一字排开,庆云,崔彧,祖暅之也信步入列。 冲虚道长举着玉净瓶自二十九人身上依次晃了过去,最终摇了摇头, “凶手并不在这二十九人当中。” 》》》》》敲黑板时间《《《《《 这一个章节的敲黑板时间,我们要讲两个问题,都出自读者的反馈。 首先我们要讲的是读者提出本文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对话的引号之前,极少使用冒号。 这件事对于所有没有高考的同学来说,的确是个毒点,千万不要学。 但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标点符号使用的合理性。 中文的标点符号在19世纪末期才开始使用,并不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就和我们之前讨论的地得一样,这都是近现代文字语法规范化的产物。 既然是语法规范化的产物,那么对于每一种标点符号就一定有他的注释。 冒号:是用来表示提示下文或者总结上文的标点符号。 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二、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三、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四、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五、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六、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七、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称。 八、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这八种用法当中,和对话有关的只有第二条,也就是说,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必须明确指示发言者和发言内容的情况下,冒号才是唯一的选择。 在冒号使用的注意事项中,也有两条可以参考: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一般说来,一句话里只适合用一个冒号。如果一个冒号范围里又用冒号,就形成了冒号的套用。 这两条注意事项解释了冒号的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虽然在中小学语文作业与作文中,冒号被作为对话前置符号的标准,但这并不是标点符号规范的强行规定。 简言之,表强调话语内容,则用冒号,如: 第二天,一个消息在掖县坊间不胫而走,成为各大公众场所的舆论头条:“哎,你听说了吗?孔伯孙将军昨日中邪,忽然停止呼吸,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 ——本章节内容。 但是如果强调说话者的动作,表情,反应,完全没有必要点这个冒号。尤其在小说当中,大段的对话不可能只是某某道:……某某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