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节 尘埃落定 (第2/3页)
着天子刘启的话音落地,霎时,整个高庙鼓乐大作,编钟齐响。 刘彻站起身来,将新的太子服系在身上,戴上绶带,面朝群臣,轻轻张开双手,然后,轻声宣告天下:“孤受命于天!”(当然不是老天爷,意指天子) 他向前一步。 周亚夫将捧着的宝剑,别上刘彻的腰间。 晁错躬身将捧着的竹简与帛书呈递到刘彻双手。 锵! 刘彻拔出宝剑,左手持着书简,右手持着宝剑,他将宝剑立在胸口,书简托于剑柄之下,朗声道:“汉家祖制,一手持剑,一手拿书,孤亦承命之!” 这最后的一段程序,本是没有的,但是,刘彻特地跟商议后加了上去。 不加这道程序,就不足以彰显刘彻如今的地位与志向。 而天子刘启并未反对,很简单,既然决定册立太子,于他而言,那就除非撞个头破血流,否则轻易不会变更了。 况且,刘彻所提议的这个程序很有必要,即可以向天下宣告储君的政治态度,又不会太过高调,引起反感。 文武百官公卿贵族诸侯外戚纷纷俯首在地,叩首再拜。 刘彻这才回转过来,对着自己的老爹叩首:“家臣刘彻叩拜父皇,恭问圣安!” 自称家臣,这是因为汉室传统。太子称孤道寡,而大臣称呼太子为家,意为国本。根本,是以太子詹事又称为家令。 “平身!”天子刘启笑了一声,上前拉住刘彻的手,走向文武百官诸侯大臣。 “臣等恭问陛下圣安,家上躬安!” 天子刘启拉住刘彻一路前行,走出高庙,庙外的军民。一见到身披龙袍的天子领着一位头戴玄冕,身着绛衣的少年出现,整个城市。瞬间就陷入了狂欢和喜庆之中。 至此,国家有了继承人,社稷有了新的供奉者,大臣军民有了一个新的效忠对象。 大汉太子已立。 这个消息。立刻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荡起无数涟漪,整个已知文明世界,纷纷为此侧目。 这些暂且不提。 当天晚上,刘彻就搬进了太子宫。 太子宫是汉室一座独立于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的小型宫殿群。 总共只有三个殿堂。 分别是丙殿,甲观,画堂。 丙殿是太子休息以及啪啪啪之所,一般非亲信不可进出。 甲观为太子修养与群臣议论之地。 画堂是太子读书以及太子子嗣居住之所。 对于太子宫,刘彻太熟悉了! 前世之时。刘荣住在这里,他时常来此。与刘荣商议种种对策 当刘彻回到这座宫殿时,种种本来早就磨灭和消失的记忆重又回到心头。 刘彻缓步于宫殿阁楼之间。 如今这座太子宫已经两年没有主人了,许多宫殿阁楼虽然被打扫的非常干净,但,缺乏生气。 “殿下,陛下抽调给您的一百五十位宦官与一百位侍女,明日就会到……”王道小心翼翼的在刘德身边说着话:“另外,宗正那边也说了,殿下还可自募宦臣五十人,侍女一百人,这些费用,皆可由少府报销,殿下要是愿意,可陈书内史衙门,让内史衙门去安排……” 刘彻摆了摆手道:“孤用不着这么多人伺候!” “将调拨来的宦官与侍女各退三十人回内廷!”刘彻看着王道:“你记住六个字,勤俭,仁孝、宽厚!” “孤这宫里,那些香炉,也撤掉一半,另外,去把张汤、剧孟、汲黯与其他臣子都找来!”刘彻记得很清楚,前世,刘荣在这里当家做主的时候,整个太子宫日夜都烧着香炉,香气萦绕宫阁之间,每月光是在香料上的花费就几近几百万钱,真是败家子!刘彻自然不会重蹈覆辙,更何况,刘彻一直觉得,烧那么多香炉有毛用,只能显得自己娘娘腔,而且还会被人攻忤!最多夏天蚊子多的时候,在卧室点几个香炉驱蚊就行了,其他时候,能不烧,最好不烧! “诺!”王道点头称是,正要去执行刘彻的命令的时候,又听到刘彻道:“另外,去一趟馆陶长公主府邸,就说孤明日将去给长公主问安!”馆陶那边的事情还是要马上决定下来,这是关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