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七节 即将到来的麻烦 (第2/4页)
彻却是犯愁了起来。 张武是淘汰掉了。 可,剩下三个人,一个都不好淘汰了。 可偏偏他还答应了刘嫖和卫绾,这让刘彻头疼无比。 刘彻现在最怕的就是老爹开口,将这个事情定下来,那样的话,他就没办法跟窦太后交代了。 可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 只听皇帝老爹在身旁道:“既然如此,朕就以冯公为太子太傅,张公为太子少傅,石建为太子詹事,诸卿若是没有意见,朕就让中台制诏!”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还敢有意见? 纷纷叩首道:“臣等尊制!” 刘彻只感觉脸上的肌肉有些抽疼,但没办法。在这个局面下,他根本没有发言权。 只能跟着道:“儿臣一切单凭父皇之命!” “这让我怎么去跟窦太后交代呀……”刘彻心里哀叹一声。 不过好在,窦太后那边还不至于为了卫绾来怪罪他。刘嫖那边更是无所谓。 只是,心里总有些不爽。 这时候,殿外忽然有一个宦官的声音传了进来:“陛下,衡山国急报!陛下,衡山国急报!” “送进来罢……”天子刘启回到御座上命令着,不多时,一个宦官就举着一封被密封在竹筒之中的加急奏疏走了进来。马上就有侍从将之呈递君前。 天子刘启接过竹筒,拆开,露出藏在里面的帛书。打开来一看,脸色瞬间不好了多日来的好心情更是荡然无存。 “陛下,衡山国怎么了?”中尉周亚夫出列拜道。 刘彻却是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天子刘启放下帛书。叹了口气。道:“衡山王勃急报,八月辛卯,衡山雹雨,大者五寸,深者二尺,全国两郡全部受灾,衡山王已经打开王宫少府仓储,放粮赈灾。但,衡山王宫和六仓之中所储的粮食只有五十万石。还不够衡山一月之食,衡山王请求朝廷立即派大军进入衡山境内,赈济灾民,维持秩序!” 八月辛卯,差不多是五天前的事情了。 “诸位大臣都来议一下,拿出个章程出来……”天子刘启道。 很显然,天子刘启没有考虑过不救衡山的这个选项。 只是,衡山国虽然在汉室诸多藩国中属于一个小国,但辖内人口也有将近百万之多。 这粮食缺口就是一个无底洞! 于是,天子看向晁错问道:“晁错,你做过内史,你给朕说说,关中各仓现在能调出多少粮食出来?” 晁错出列答道:“回禀陛下,关中历年风调雨顺,加之每年都有从关东调运漕粮,目前,关中各仓有储备粮食粟米三百余万石,豆麦两百余万石……只是,远水不能解近火,救灾如救火,从关中调粮太慢了!不如先从敖仓以及淮南国、河东郡抽调,然后再从关中运粮填补!” 不得不承认,晁错反应确实很快。 只是,敖仓和淮南以及河东能调出多少粮食出来呢? 特别是敖仓身负供应荥阳大军和雒阳百万军民食用的重责,想从敖仓调粮,风险很大! 立刻就有官员出列道:“不可,陛下,敖仓身系天下,一粒粮食都不能外调!” 天子刘启顿时就是一愣,犹豫了起来。 敖仓是汉室在关东最大的战略支点,敖仓安危身系天下,这官员说的没错。 万一敖仓存粮被抽调太多,影响了雒阳和荥阳军民的供给,这就是要出大乱子了! 刘彻看了看那个官员,那似乎是一个丞相府的千石佐官。 如今丞相空缺,这些丞相府属官就开始活跃了起来,都想着在新丞相任命之前,捞够好处和声望,以此作为进身之阶。 但刘彻现在不想与之纠缠。 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出列拜道:“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天子刘启道:“太子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 刘彻拜道:“父皇,儿臣以为,如今衡山王即以开仓赈济,衡山国暂时不至有饥荒之虞,因而,儿臣以为,当务之急,就是立刻调遣大军进入衡山,维持秩序,追缴盗匪,预防有人借机阴谋作乱!” 自古以来,灾祸与**都是同时发生的。 灾祸出现后,地方秩序显然混乱,肯定会给一些可乘之机。 别说是在这西元前的时代了,就是后世的天朝,大灾之时,借机抢劫、强奸、杀人、犯法的畜生也是数之不尽! 更严重的是,这场雹灾,无疑会给一些不安分的人起事的借口。 趁着灾祸,裹挟百姓作乱,可是古代中国造反的不二途径。 前世之时,衡山国就发生了几起类似的事情,虽然都被平息和镇压了。 可难保今生不会有什么蝴蝶效应。 更重要的是,一旦朝廷大军反应稍慢一点。给了吴王刘濞可趁之机,那就糟糕了! 想想看,一支打着救灾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