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六节 得意忘形 (第2/4页)
今后两千年都不再出现的超常耐力和决心,不断的对外战争,对内大兴水利。 秦赵长平之战时期,整个秦国甚至是全国总动员,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岁的孩子,只要能动的全部参与到了战争中去。 为什么秦人能忍耐得了? 为什么统一之后,他们反而忍耐不了比长平之战更宽松的统治? 答案很简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战国时期,没有统一之前,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使得每一个秦人都自动的成了秦国那台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 打仗立功,绝对有奖赏。 只要立下功劳,活着回去,奴隶也能变成自由民,自耕农则可能变成地主。 而统一之后,整个国家从统治阶级到民众都丧失掉了目标,更严重的是,因为再也不能靠打仗获取利益,整个国家因此不知所措。 当初造就了秦人强盛一时,天下无敌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最终成为了毁灭它的元凶。 秦人的教训,固然深刻,但却也给刘彻和后来者提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谁给老百姓好处,老百姓就跟谁走。 而徭役,特别是汉室的徭役,以刘彻这么一个穿越者,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毫无疑问,在汉室绝大多数的徭役,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质的。 譬如,那两年兵役和半年戍边,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过就是全民兵役制,若是在后世天朝,想当兵还得送礼说情呢? 又如修桥铺路以及修缮城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民生工程以及国防工程,基本上在后世天朝老百姓都很喜欢这样的工程。甚至某些穷地方巴不得有这样的工程。 然而,在此时绝大部分的农民却都很不情愿服役,但凡家境稍微好点的,都会出钱请人代服徭役。 特别是戍边。正常农民一听自己要去戍边,那是哭着喊着但凡能不去,就肯定不去!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假如边关没有人防备,匈奴人就会长驱直入。最终危害到他们本来的和平生活吗? 答案很简单,百姓看不到利益,反而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么一来,傻子才听你瞎掰什么民族主义,国家、华夷大防! 那假如服役能有好处? 譬如修桥能拿到工钱,当兵了退伍后能享受到优先被选拔为乡中的游缴、亭长甚至县衙的衙役? 刘彻知道,民间肯定会为此打破头! 一如后世的天朝。 当然。目前来说,以此时汉室的财政收入,肯定是支撑不起如此大规模的支出和改变。 刘彻用褒斜道工程,只是来做个试验而已。 只要证明了此法可行,那他以后就会逐渐的改变服役者免费这个制度。 原因很简单,免费的徭役制度看似是统治者占了老百姓的便宜,但实际上却是在拉大贫富差距,加快土地兼并,对于统治阶级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获得的利益! 历朝历代以来,土地兼并为什么会愈演愈烈。一旦开始,就无法终止,只能通过一场暴力的革命来清洗一切。重新归零。 症结就出在徭役制度上。 徭役使得底层百姓根本不可能与地主、富商阶级抗衡和竞争。 最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偌大的政权一夜之间崩溃于无形。 刘彻自然很清楚,应该怎么去扩大政府财政收入。 眼下,他就有两个法子能在自己登基后让汉室财政收入激增。 收回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这两个新增的财源基本能确保刘彻登基后的头几年能稳步的推行一些政策,但是,假如是牵涉到了徭役这个全国性的问题,那么,那点增加的财源。是完全不够的! 他必须开辟新的财源。 “我登基后的头十年,能不跟匈奴交恶。就尽量不要跟匈奴交恶……”刘彻心里想着,他已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