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节 交易(1) (第2/3页)
定论。 “原来如此,难怪他会来与我见面了……”刘彻在心里暗道,之前的一些疑惑被解开了。 并非乌孙人现在就起了二心。 而是,这位乌孙的大禄在为他自己的蝇头小利而动。 是以,像什么挖墙脚,引发乌孙与匈奴敌对这样的事情可以作罢了——虽然这本来就只是一个幻想而已。 现在的匈奴,别说乌孙了,就是汉朝自己,也打不过! 刘彻对这一点有着相当清楚的认识。 刘彻此行,只是来做一笔交易的。 当然。若是能趁机挑拨一下乌孙与匈奴的关系,那就再好不过了! 因此,刘彻微微一笑。看着对方,问道:“原来是乌孙大禄在此啊……”刘彻装出一个天然呆的模样,故意问道:“不知道贵国与匈奴的昆邪王是什么关系?” 杨毅翻译过去之后,刘彻很清楚的看到,对方的脸色为之大变,瞬间就阴沉了下去。 过了许久,才听得对方用着匈奴话愤愤不平的说了起来。 刘彻一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知道,他赌对了! 所谓昆邪王,其实就是浑邪王。就是那个被霍去病单骑劝降的匈奴大部落,也是此时匈奴布置在河西地区的一个霸主,与休屠部落并称匈奴西南双雄。 至少在现在,浑邪部落在汉室的记载中还是写作‘昆邪’。 但为什么在汉书上后来被记载为浑邪? 答案很简单。政治正确而已! 概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成功挖了乌孙墙角以后,汉室发现,乌孙人的故地在浑邪部落的活动范围,匈奴在当地设立王治,任命了昆邪王。 此事被乌孙视为奇耻大辱。乌孙的国王叫昆莫、昆邪、昆糜,实际上,这三个称呼在乌孙的语言里都是一个意思。 就跟中国人称呼皇帝为天子、陛下一样。 这乌孙就是因为此事,跟匈奴人有了裂缝。 在乌孙人看来。我已经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国家了,你匈奴虽然是老大。但也不能这样羞辱我吧? 而匈奴,哪管乌孙人怎么想? 在匈奴看来,这块地方以前乌孙在这里放牧,国名叫昆邪。 现在乌孙人离开了,那我仿照以前的旧例,依旧在此设置一个昆邪王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这个小小的矛盾,在最开始,匈奴全盛时期没什么。 乌孙人只能打落牙齿含血吞下。 可是,到了如今,当乌孙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整个草原上仅次于匈奴的大国以后,这个问题就越发的严峻起来。 事关一国尊严与**,除了心甘情愿做傀儡,儿皇帝的人之外,恐怕没人会不在乎。 就连后世的霓虹,尚且会试图挣脱米帝的束缚,妄想着入常,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乌孙,又岂会心甘情愿? 而小猪正是抓住了乌孙与匈奴的这个矛盾,将之无限扩大,终于成功ntr,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构想,从此,匈奴与乌孙成为死敌,彼此征战了百余年。 而在这期间,昆邪王就顺理成章的被记成了浑邪王。 ………………………… “家上,乌孙大禄说:真正的昆邪只有乌孙国大昆莫,匈奴的昆邪王乃是翻译错误……”杨毅翻译着对方的话。 刘彻听完呵呵一笑。 这就跟后世天朝外卖部发言人说什么米国政府依然坚持一个天朝的政策,却对昨天才发生的米国对弯弯军售表示强烈抗议一样。 说到底,都是对于强权无可奈何之下的阿q精神。 刘彻于是明智的不再纠缠此事。 而是故作惊讶的啊了一声,道:“孤原以为昆人已属匈奴,不想,昆人竟然自成一国,真是让孤好生唏嘘……” 那乌孙大禄自然就被勾起了好奇的心理。 连忙问道:“汉朝太子是竟然还知道我乌孙的旧称?” 刘彻听完翻译,就呵呵一笑,道:“昆人在我中国早有记载,出生西戎部落,孟子有云: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混。混在我国,也可以解读为昆,是以我国一直以为匈奴昆邪王就是当年记载的昆人后代!” 乌孙大禄听了杨毅的翻译,于是,就跟杨毅问起了西戎是什么?孟子又是谁? 杨毅在得到刘彻的准许后,就将这些事情对乌孙大禄做了个简单的介绍。 乌孙大禄听完,拳头握得紧紧的,牙齿咬的咯咯的响。 心里面狂骂匈奴祖宗十八代。 此刻的匈奴,在这个年轻的乌孙王族心里,几乎就跟后世宇宙强国思密达在天朝人心中差不多了。 说卑鄙无耻,都可能是轻的了! 刘彻见了。呵呵一笑,这挑拨离间,还是用的不错! 感谢太史公! 若没他老人家喜欢在史记里给西域双雄匈奴跟乌孙找祖宗。刘彻还真没办法达到现在的效果。 其实,乌孙跟匈奴,这两个民族,在最开始可能还真跟中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