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节 永不加赋! (第2/2页)
窦信。 中尉、车骑将军郅都虽然是他老爹的心腹亲信,与他关系也还不错。 但毕竟是骤然上任的,关键时刻,南军与北军会不会鸟他,那还两说! 因此,将周亚夫与他手下的精锐调回长安,刘彻的这个天子位置,才算真正坐稳了。 “诺!”少府令岑迈出列领命道。 汉室天子的诏书,基本都是由少府的尚书和侍中拟定后,呈递御前,皇帝只需要检查和加印。 不然,真以为皇帝的文章水平那么好,什么典故都知道啊? 待得岑迈归位以后,刘彻就继续道:“右相何在?” “臣在!”张欧连忙出列。 “御史大夫何在?” “臣在!”晁错也连忙出列。 刘彻站起身来。看着这两位大臣,扶着手道:“尚书录诏:朕承先帝大宝,获保宗庙。以微渺之身,托于兆民君主之上。唯战战兢,如履薄冰,恐朕之不德,以羞先帝、太宗孝文皇帝之遗德!” 众臣一见这架势,也立刻全部跟在张欧与晁错身后,匍匐在地。 天子颁诏,谁敢坐着? 只听到新君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上:“朕年少。不识上古贤王,治世之秒,然,朕闻之,古者圣王治世,民不加赋,而海内用足丰饶,朕虽不敏,亦心向往之,其令。天下官府衙门诸卿有司,即日起,天下郡国黎庶。永不加赋!” 刘彻这个重磅炸弹一抛出来。 大臣们只感觉两眼都有些迷离了。 “永不加赋?”许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相对无言。 刘彻却是得意洋洋的看着臣子们。 不得不说,满清的那一手永不加赋的表演,是非常加分的一个举措。 只是,问题是,所谓的永不加赋,其实是个伪命题! 在中国,税赋。从来都是分开的。 税是用于国防开支,衙门支用以及各种地方事务和渠道开凿修葺等等。 而赋。则是用来给皇帝盖宫廷庙宇,吃喝玩乐的。 所以。后来的明朝才有会所谓的内怒和户部的区别。 而在汉室,税收是统一归到国库,而赋,则是少府保管。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收赋了,可以收税啊! 左右不过左手换右手。 不然你以为,满清的农民,都生活在天堂,不用交税的咩? 但此时此刻,基本上没有什么大臣懂得偷换概念这个把戏。 大家都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刘氏就常常各种免田税,用来收买人心。 先帝即位,更是一挥袖子,就把田税直接降到三十税一。 今上倒好,上来就喊永不加赋。 但,这个事情,对大臣没有任何影响。 赋是专供皇帝,天家开支用的。 皇帝在少府的内库的钱财,从来都与国家的开支是分开的。 对大臣和地方衙门的运转,几乎没有影响! 只是,会影响胥吏们收税时的积极性罢了! 这也是后世满清敢喊永不加赋的底气所在。 不然,你要他喊喊永不加税,试一试? 看看那帮晋商地主豪强会不会起来把那百来万八旗兵给撕了! 因此,许多大臣,也仅仅只是震惊而已。 永不加赋,就永不加赋好了。 反正,与他们没有多少干系。 甚至,有许多满脑子理想和明君思想的大臣,立刻就感动的稀里哗啦,连脸都涨红了。 永不加赋啊! 多好的仁政啊! 三皇五帝,谁提过,春秋战国,谁又喊过? 真真是仁君! 于是,刘彻终于有了第一票的脑残粉。 “陛下加大惠于天下,泽被苍生,非臣等所能及也!”百官们不管那个派系,都立刻叩首道:“请奉诏书,宣布天下,使天下明知陛下仁厚爱民之意!” 刘彻长出一口气,道:“可!” 他知道,这个永不加赋一出,他就着实装了一回圣人了。 有了这个诏命打底,最起码,自耕农与中小地主,都会把他这个天子看成亲爹。 至于底层的百姓,恐怕要恨不得给他立个神主牌位,日夜叩拜了。 有了这个基础,他就不怕有人敢动他了。 随着这个诏命传达到天下郡国以后,他的皇位,就真正稳如泰山了。 谁动他,谁就准备承受天下百姓的怒火吧! 当然,他也不敢骄傲。 坐下来,道:“诏书拟定以后,移送东宫,请太皇太后过目,然后再颁布天下!” 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窦太后连人都看不清,还会看诏书不成? 无非就是做个样子,保持尊重。 刘彻也相信,一个瞎眼的老太太,只要不去刺激她的底线,她也不大可能站出来做些什么不好的事情。(未完待续) ps:晚上还有,今天继续冲击一万字,看看能不能成功 ...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