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三百七十七节 朝觐的人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七节 朝觐的人们 (第3/5页)

负海内之望。

    全天下都说,这位大王,是难得的贤王。

    士林舆论,对他更是青睐有加。

    许多知名文学之士,纷纷慕名而投。

    像今年因为在吴国公开上书反对吴王刘濞起兵的枚乘、邹阳等大家,更是亲身来到睢阳,在他的王宫里当起了客卿。

    这就更助长了刘武的得意。

    在一片阿谀奉承之中,刘武的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现在先帝已经驾崩,除了东宫太皇太后外,刘武觉得,没有人可以再骑在脖子上了。

    他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心里会冒出些疯狂的念头来。

    “长安天子年少,值此主少国疑之际,寡人亲入长安,以皇叔行摄政事,待皇帝成年大婚亲政后,再归还大权……”这种想法一旦在他心里扎根,就如同荒野中肆意生长的藤蔓一样,迅速的占据他的全部心思。

    他的大臣里,阿谀奉承之辈,如羊胜,看出了他的想法,于是,常常故意在他面前进言:“大王力拒吴贼,保得社稷平安,大功也!且先帝曾言:千秋万岁后,传位梁王,大王入长安,可仿周公伊尹故事。辅佐天子……”

    这些话,真是挠到了刘武的痒处,让他难以自抑!

    刘武越来越觉得,区区一个梁国,真是委屈他这样的大才了。

    他应该如周公伊尹一样……

    只是。长安一直借口各种理由,将他强行留在了睢阳。

    他一时半会,真没什么法子。

    私自入京,那可是大罪!

    刘武虽然这时候已经有些飘飘然,但,却也没胆子触犯这条祖宗家法。

    终于。在他脖子都快等断了的时候,长安传来旨意:诏梁王入京觐见。

    刘武在接诏后,立刻就迫不及待的带着三千卫队以及麾下文武大臣,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

    后世的汉江平原上,一场会盟。正在举行。

    作为东道主,真番王穿着一套崭新的黑色王袍,腰上别着一柄宝剑,就连胡须都特意修葺成长安最流行的样式。

    他用力抓住自己腰间的佩饰,有意无意的,在另外几位国王面前显摆着,让这些国王看的妒火中烧,怒目圆瞪。

    在这片后世的棒子的土地上。如今,居住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民族。

    建立的王国。多达十几个。

    本来,这片土地的老大是萁子朝鲜,殷商遗民,统治了这块蛮荒之地数百年。

    战国末年,燕国为求了扩张土地,以求自保。向萁子朝鲜的统治区域发起征服。

    在中原屡战屡败的燕国大军,到了朝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的萁子朝鲜步步后退。放弃了大片的土地。

    于是,萁子朝鲜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崩溃。

    无数的少数民族的酋长们纷纷称王。

    但名义上,还是奉萁子朝鲜为宗主。

    只是好景不长,又过了几十年,中国大乱,在中国内战失败的卢绾一部,在卫满的统帅下,对萁子朝鲜发动战争,灭亡了这个存在几百年的政权。

    其遗民逃散到更南方的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叫马韩的国家。

    自然的,马韩的统治者们,对卫满朝鲜政权恨之入骨。

    而作为以前的旧主,马韩国王对其他王国的影响很大。

    与后世高丽棒子动辄就要宣布某某韩国人不同,马韩人,特别喜欢标榜自己是中国人。

    当年,秦末战乱,许多原本生活在燕国的人,为了逃避战乱,逃亡到了这个地方。

    这些人衣食无着,奄奄一息。

    正是当时还统治着这个地区的萁子朝鲜伸出援手。

    在真番国以南的地区,腾出了一块地方,专门供给中国难民。

    还动员当地部落,帮忙开垦荒地,建造房屋,提供粮食以及供暖的柴火。

    虽然说最初目的可能是想要得到更多的中国人口以及他们掌握的先进耕作技术。

    但,萁子朝鲜灭亡后,其遗民,就不得不靠这些中国难民与当地土著部落的支持来对抗死敌卫满朝鲜政权。

    于是,来自中国的难民们开始在马韩政权内拥有了发言权。

    这些人,虽然身在夷狄之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