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文章】 (第1/2页)
东北腥风血雨,关内争斗不休,奉化乡下却犹如世外桃源。 下野回老家的常凯申,似乎完全不理会国际国内的纷争,整天游山玩水过得好不快活。他在1月1号的日记里写道:下午与妻及大伟往奉化城北游行,天朗气清,颇得一时之乐。又在1月2号的日记里写道:上午祭慈神后与妻等往游妙高台、雪窦寺。下午下山游仰止桥中山亭观瀑…… 只在1月上旬,常凯申就外出游弋了五次,期间总结自己的政治斗争经验,全部都记录到日记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常凯申跟外界彻底隔离,他甚至把部分侍从室搬到了溪口老家。 侍从室,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但再过几年,常凯申的侍从室就能让人闻风色变。 常凯申此人嗜权如命,大小权利都要一把抓,遇事喜欢独断专行,谁来劝都没用。他曾多次说:“我的决定就是命令,不要再在行政院讨论。” 用陈布雷的原话来讲:(常凯申)处理国事如同处理家事,事事都要亲自处理。 这种如同皇帝的独裁统治,就需要身边有一个机构为他办事,为他谋划,为他控制人事和收集情报,还要为他提供安全警卫保障,于是“常凯申侍从室”诞生了。 “常凯申侍从室”是一个畸形怪物,从3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所有政府部门的太上皇。有点像雍正的军机处,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务,用谕旨的形式对各部门和各地官员发布命令。 清晨,农家小院。 常凯申正在陪大病初愈的宋美龄散步,侍从副官李大伟默默跟随,周围还站着一些负责安全的侍卫。 在院子里走了几圈,常凯申坐在石凳上,说道:“今天有什么消息?” 李大伟立刻拿出一封电报函:“苏联再次提出,希望能够用大公子换回牛兰。” “大公子”就是常凯申的儿子尼古拉同志,如今在莫斯科兵工厂担任政治军事课老师。而“牛兰”本名雅各布·鲁德尼克,则是共产国际联络部中国站的创立者,前不久刚被国党抓捕关押。 苏联用常凯申的儿子换回共产国际中国总联络人,这对双方来说都似乎是划算的买卖。 常凯申拿着电报看了片刻,吩咐道:“不予理会。” “是。”李大伟立即记录“圣谕”。 常凯申想起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心中颇为感慨,闭眼道:“继续说。” 李大伟又拿出一份文件:“南京政府那边,第五次发电邀请总座回宁主持大局。” “不急,慢慢来,时机还未到。”常凯申说。 李大伟又拿出一份电报说:“东北密电,溥仪已经选出了新的皇后人选,很可能下个月就登基称帝。土肥原贤二已经担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黑龙江的马占山,有投降日寇的倾向。” 常凯申眼睛猛地睁开:“致电张汉卿,让他稳住马占山。马占山是东北抗日的旗帜,这面旗帜倒不得。” 李大伟陆陆续续又汇报了一些消息,最后拿出一叠报纸和杂志,供常凯申独自阅览。 常凯申随手翻找,抽出《独立评论》说:“这是什么杂志?以前都没见过。” 李大伟解释道:“这是胡适、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人新创的杂志,昨天从上海送来的,听说颇受政界和知识分子青睐。” “咦,居然有周明诚的文章!”常凯申迅速浏览目录,翻到周赫煊的文章那页。 只见文章写道—— “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均是其国家、民族政治文化传统与所处时代相互作用的结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