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连吃三碗米饭都刹不住车的下饭神器酱焖鱼杂! (第2/4页)
一股脑倒进了盆里,先小心的把鱼杂中的苦胆去掉,随即开始清洗。 这鱼杂很新鲜,鱼籽鱼肝和鱼肥膘都是整块的,鱼泡也都鼓鼓的。 翻了翻,里面甚至还有几团鱼肠和几片比较完整的鱼皮,这应该是有顾客不吃鱼皮,直接用杀鱼机剔下来的。 先把鱼肠捞出来,这鱼的个头应该在十斤以上,因为鱼肠都快赶上鸡肠了。 林旭拿着一把小剪刀,将鱼肠从头到尾捅开,再用洗肥肠的方式将鱼肠里里外外都清洗干净,顺便切成十厘米左右的小段。 忙完这些,把浸泡的鱼杂捞出来,将大块的鱼籽鱼肥膘切一下。 然后起锅烧水,将这些鱼杂放进锅里进行焯水。 这会儿已经快中午了。 正忙着,沈宝宝、沈国富、韩淑珍一家三口来到二楼,趁着周末来吃饭,顺便看看提的新车。 “旭宝,今天做什么好吃的啊?” “酱焖鱼杂!” 一听是这道菜,沈国富浑身一激灵。 小时候他无数次听沈老太太说老家是东北的,就在江边,家人经常捕到比人还大的鱼,用自家腌制的大酱把鱼杂在地锅里一焖,给个肘子都不换。 这是沈老太太小时候的经历。 成年以后,她便跟着丈夫沈老爷子来到京城工作,先继生下两个孩子。 本以为儿女双全,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没想到儿子国富出生没几年丈夫就因病去世,撒手人寰。 当时有人劝她改嫁,有人劝她回老家。 但沈老太太谁的话都没听,愣是在缺衣少吃的情况下,一个人将两个孩子拉扯大,并让他们都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老太太的选择是正确的。 毕竟留在京城才能保住京城的户口,才能让孩子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才能开拓眼界。 后来沈国富有钱了,曾带着沈老太太回老家,但多年未归,老家已经大变样,江里也没了比人还大的鱼。 “唔……我吃过老爸做的,又腥又臭好难吃,还说是老家的味道……” 一听是酱焖鱼杂,沈宝宝脑海中不自觉就想起了老爸曾经做过的黑暗料理。 沈国富干笑两声: “我是按照你奶奶的做法做的,但谁能想到味道会差那么多呢……” 这是不懂烹饪的人最苦恼的地方。 明明每一步都是按照教程来的,然而做出来的菜品,不管味道还是卖相,都跟想象中差一大截。 “今天尝尝我做的,保证没有腥味怪味,只有香味。” 林旭的话让沈宝宝一阵兴奋。 哇咔咔,我家旭宝终于要改变我对酱焖鱼杂的认知啦,好期待! 而沈国富则有些懊恼的拍拍头: “早知道今天不开车了。” 不开车的话,还可以就着鱼杂轻来轻去的喝两杯。 但开着车,还是凑合着喝酸梅汤吧。 林旭把鱼杂焯好水,看了看这会儿已经十一点多了,便架上炒锅准备制作这道酱焖鱼杂。 而沈家三口也没多打扰,径自从厨房门口走开,到旁边的卡座上开始玩手机,准备等会儿大吃一顿。 刚坐下来,穿着一身黄色碎花连衣裙的陈燕就踩着高跟鞋上楼了。 “咦~天天穿这么高的跟儿,早早让你拄拐杖。” “谁让你腿那么长呢,我要有你这身高,我也天天穿平底鞋。” “燕宝呀,你要勇于接受自己是个小短腿的事实。” “我还要勇于揍你呢,臭悦悦,看打!” 姐妹俩斗嘴的时候,厨房里的林旭则准备好了做酱焖鱼杂需要用到的配料。 这是一道类似于农家菜的菜品,配料很简单,有葱姜蒜和干辣椒就行了,喜欢吃辣的话,还可以在出锅前切点二荆条和小米辣。 这道菜的重点是东北的农家大酱,堪称灵魂,必不可少。 当然了,要是没农家大酱,用干黄酱和黄豆酱也行,就是滋味上稍稍差一些。 除了大酱之外,还要用到猪油和一点点五花肉。 这样做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