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_第477章 一道和尚烹制出来的绝顶美味扒烧整猪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7章 一道和尚烹制出来的绝顶美味扒烧整猪头! (第3/4页)

做,是为了让猪皮收缩,这样里面的毛茬就会向外凸出,也就比较好收拾了。

    “我去,看着干干净净的,这一煮,咋跟几天没刮胡子一样啊,毛茬全出来了。”

    旁边帮忙的朱勇摸了摸猪头的皮肤,发现满是扎手的毛茬。

    魏乾笑着说道:

    “这是正常的,现在的猪毛都是刮的,毛根没揪出来,这么一烫自然就有毛茬了,要是老家烧松香的手法,直接把毛茬粘出来,绝对干干净净。”

    所谓的松香就是松树上分泌的胶,烧软后敷在猪皮上,冷却了再揭下来,就会把猪毛连毛根直接带出来。

    这跟蜜蜡脱毛的原理一模一样。

    过去农村一些屠宰场为了省钱,还会用沥青脱毛,不过现在被叫停了,全都改成了刮毛。

    林旭拿着喷枪,对着猪头的的皮肤燎了起来。

    用烧的方式把毛茬和毛囊中的脏东西烧掉,这样猪皮吃起来口感会更好。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因为猪头的表面非常复杂,一些刮不到的地方,例如耳朵里面、眼窝等部位,还有不少长毛,所以要把猪头彻底燎一遍。

    只有这样,做出来的猪头才会美味好吃。

    老丈人之前在扬州花钱预定猪头,估计厨师懒省事儿没有做燎皮这一步,再加上烹制手法毛糙,所以一家人才吃得很不爽。

    林旭燎了一会儿,换朱勇接替。

    他好奇的问道:

    “我看网上有人说扒烧整猪头是和尚发明的,用的还是尿盆,这吃着不膈应得慌吗?”

    不远处的庄一舟说道:

    “我们江苏老家确实有这个说法,但具体是真是假,那就不太清楚了。”

    关于这件事,林旭倒是很清楚,因为任崇墨和田清澜送的那套《御膳録》有详细记载。

    过去淮扬地区的盐商们不怎么吃猪头,只有祭拜神灵先祖时,才会摆上牛头、猪头、羊头,谓之三牲。

    祭拜完毕,猪头是会被扔掉的。

    当时骂人猪头三,就是因为三牲中,猪头的地位最低,是贱货的意思。

    举办祭拜的场地,往往是在寺庙中进行。

    富豪们祭拜完毕走了,猪头也随手扔掉,寺里的和尚觉得丢了太可惜,加上过去的穷人喜欢在庙门口盘踞着讨要吃喝,他们便把猪头收拾一下,用瓦盆加冰糖小火煨到酥烂,分给穷人们吃。

    这就是和尚做猪头的由来。

    之所以用瓦盆,是因为和尚要戒荤腥,不能用自己的锅具烹制,加上猪头个头大,一般的盛器也放不下,所以才用了干净的瓦盆。

    瓦盆是过去寺庙中经常用到的盛器,洗手洗脸洗衣服甚至撒尿,都是用瓦盆。

    这些瓦盆是分开的,并不是同一个。

    但吃猪头肉的人却不管,只觉得和尚们用瓦盆烧出来的猪头肉格外香,格外美味,尿盆猪头就这么传了出来。

    前一段林旭上网查资料,看到一些所谓的学者,煞有介事的分析着和尚用尿盆煮猪头好吃的秘诀。

    甚至还用和尚不吃荤腥、尿盆没有尿骚味儿来强行解释。

    看得林旭很想找个满是尿渍的瓦盆给那位学者炖一锅肉,看他能不能吃得下。

    原本就是一桩慈悲为怀的善事,但在以讹传讹之下,却成了尿盆烧肉,而更多的人,则是好奇和尚们吃没吃那些猪头。

    吃了的话,那不就犯戒了?

    你想着人家有没有犯戒,人家想的是盆里炖的猪头能让几个穷人填饱肚子……人生的方向不同,境界不同,做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林旭其实挺喜欢这个故事的,尤其是到了清朝,法海寺还把瓦盆烧猪头当成招待香客的大菜。

    这种行为,要搁现在绝对会被被人骂到狗血淋头。

    但人家却不以为意,香客想吃,那就做给他们吃,就这么简单。

    朱勇魏乾和庄一舟几人听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