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宋:不当皇帝就得死_第两百八十六章 西夏军事行动的最高机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六章 西夏军事行动的最高机密 (第4/5页)

   几波之后,西夏军队便没有了那么密集,龙卫军团这边的前线三名营指挥使便下令快弩不再统一发射,每名士兵按照战术规定各自进入了自由瞄准射杀。

    在如此密集的死亡之箭的刺激下,以往温顺的马匹都变得比雄狮更凶暴,有些浑身浴血的马匹一次次跃起到几尺高的空中,还有的疯狂地打着响鼻满地乱滚。

    后方目睹这单方面屠杀的战场,西夏大军主将拓跋安丰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致。

    拓跋安丰已经尽可能的将金城军队战力看得很高,但此时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

    不管是那打得精准、打得更远的抛石机和那散石包,还是那威力强大的让人难以置信的巨型枪弩,所表现出的杀伤力,都是他们难以想像的。

    最主要的是,拓跋安丰从眼前这支军队身上看出了三个从未见过甚至听说过的特点。

    第一,从未见过有哪支部队可以做到如此令行禁止。骑兵迎面冲锋如此近的距离,没有一人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提前发射手中快弩。

    他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人天生会心生恐惧,会失去理智判断,会惊恐畏惧,导致提前发射,且准性很差。但眼前这支金城部队没有。这需要铁一般的纪律意识才能做得到。

    第二,从未见过有哪支部队可以如这般配合无间。三千人分成三波,一波与一波之间在换组中后退、上前没有任何差错。

    以致于没有浪费丝毫时间。拓跋安丰从未想过军队能够做到这样整齐划一,这对从未见识过后世军队队列训练的他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想像。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第三,已经露面的金城三千步兵身上的装备让他眼馋之极,普通一名士兵就有全身钢甲、低眉铁头盔,并且是五十步之外可无视箭矢的精品铠甲,即使西夏国装备最为精良的铁鹞子也没有这个待遇。

    最主要的是,他从未见过能够一次性三连发,并且安装弩箭如此方便快捷的短弩。

    可以说快弩三连发,再加上将兵力分成三波,确保攻击没有空隙,是敢让骑兵冲到身前三十步之内才攻击的主要原因。

    显然这种连发快驽是金城又一秘密武器。

    拓跋安丰是西夏有数的大将,因为前几次西夏军队几次在金城战败,且损失惨重,他虽然表现得很谨慎,但是从内心深处依然相信他们可以打败只有小小两州之地的金城。

    然而,如今他见识了眼前镇守镇北堡的龙卫军团,首次看着对方所表现出的诡异、恐怖战力,让他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几乎将他之前的自信打成了碎片。

    因为,这意味着金城五大军团很可能都是如此。

    虽然他们计划了大半年,精心设计了一个阴谋,以瞒天过海之计,从金城人想不到的地方会杀入金城,但是他依然怀疑他们西夏的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功,即使成功,最后又要付出何等的代价。

    西夏军队冲锋上来两千余骑兵已经被杀死大半,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战马全部倒了下去。

    西夏骑兵表现出了极高的骑术,在战马倒下的瞬间,不但安全落马,还有近千人利用战马尸体护住了自己,没有被快弩射死。

    这个时候前线的三名营指挥使已经下令停止用快弩射击,这些还活着,失去战马的西夏战士不愧是百战精锐,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没有丧胆,在一名军官大吼命令下,怒吼着站起来,和一些还活着的步兵提着战刀冲向单薄的木栅栏后面已经将快弩挂在腰间,手持长枪的龙卫军团步兵。

    他们满身的血污,一脸地疯狂,扑向龙卫军团步兵防线,可是他们好似飞蛾扑火。

    因为早在他们战刀砍下的瞬间,甚至还未接触到拒马,每个人面前都会有两杆长枪如毒蛇般探出,同时深深扎入他们的身体。

    近千名西夏士兵大体分成三排,第一排三百多人惨叫才刚刚响起,扎入他们身体内的长枪就不约而同的顺时针一搅,然后猛地向后抽出,随着扑通一声,冲上来的三百多西夏士兵就一头扎到了地面上。

    第二排西夏士兵已经紧跟而上,第一排同伴给他们争取到了些许时间,让他们冲得更近了一些,已经接触到了拒马,战刀距离眼前的敌人也近了一些。

    但也仅此而已,他们同样变成了三百多具尸体。

    因为他们对手的手中铁枪锋利得吓人,而且明显比寻常铁枪要长一些。

    第三排西夏士兵终于心生恐惧,转头就跑。

    可惜单薄的木栅栏后面长枪兵后退一步,后面已准备多时的快弩手立刻上前,对着他们的后背发射。

    所以,最后这一波西夏士兵没跑几步,也全被射死了。

    数千西夏士兵和两千匹战马的尸身下汩汩流出温暖的血液染红了大地,甚至形成了红色的池塘,然后是四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