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威逼西夏割土赔款 (第3/4页)
。参与进来的人越多,达成协议的可能就越小。就像一根铁链,只要中间一个环节断了。那整条链子都作废了。 所以,为了让更加复杂的交换能够顺利完成,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钱,作为中间的环节,用货换钱,再用钱换物就行了。 因此,钱也可以称之为一般等价物,也称衡货,衡量商品价格的货品。” 赵谌在说这些话时,用了几个后世的名词,比如货币、环节、等价物、衡货等等。众人虽然听起来怪异,但意思却也浅显明了。 “大家都知道,并不是圆形方孔的才是钱。周时各国铸币,齐铸刀币,楚铸蚁鼻,秦为半两,外形各不相同。 而作为衡货,也不仅仅是青铜、铁质的钱币,粮食、丝绢、金银,都能拿来使用。 据本王所知,就在如今,在大宋丝绢依然是通行度不下于钱币的衡货,其贵且轻,商人多称之为轻货。” 赵谌所说都是实事,且举的例证也是随处可见,众人多多少少都见识过或者听说过乡村里的集市,有的甚至是用鸡蛋来做衡货。例如梳子三个鸡蛋,发簪五个鸡蛋的交易,十分常见。 “而钱也好,丝绸也好,为何能派得上用场,因为这些衡货本身就具有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也就是人们相信交易到手上的衡货有价值。 所以说衡货的本质便是信。不过最常见的衡货还是钱。” “本王没有记错的话,最早的钱是贝壳。之所以会这样,并非贝壳值钱,而是因为在上古时期非常稀少。 古者宝龟而货贝,以海贝为币。这也是在一些上古墓葬之中,有时会出土很多贝壳的原因。 只是随着滨海之民借助地利而搜集大量贝壳,随着贝壳采集得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就没人使用了。 继而出现了金子。不过,最开始的金,是五金的金,金银铜铁锡。开采难,铸造也难,不会因多而贱。故而使用铜币,从周时,延续到今天。” “但是,自汉以来,每每在乱时之时,便会出现铜贵钱贱的现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不法之徒融钱取铜,去铸造铜器,私铸铜钱,或者朝廷为筹集军资,肆意铸造发行货币,导致物资飞涨,无疑于给乱世烧了一把火、加了一把速。 此事正好证明了铜钱本身与实际价值无关,而只跟信用有关。否则钱币的价格就不应该低于等量的铜器。而朝廷铸币,就有义务维持货币的信用。 假如现在有传言说朝廷欲废除铜钱,即使这事情是假的,但只要谣言传出去,整个大宋市井之中,物价必然会飞,而铜钱也无人会收用。 但若朝廷出面公示说绝不废除铜钱,铜钱自然会重新恢复正常使用,而这个过程,其实便相当于朝廷恢复了铜钱的信用。” 赵谌说到这里,论点、论据、论证俱全,证据都来自于身边随处可见的场景,即使去除赵谌一直以来的权威,也不由得众人信服。 因为赵谌已经算是把道理说得很通透了,众人已经明白了其中道理或者说钱的本质。 裴有文感慨道:“王爷所言,让臣等醍醐灌顶,可谓钱即是信。义利之辩,至此可以休矣。” 刘广平感叹道:“臣这次彻底明白了,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难存,这也是王爷一直极力打造金城官府信用的原因。 这次若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我们金城肆意铸钱,看似解了燃眉之急,其实损害的是所有百姓的利益,无形中让百姓资产财富缩水,这样一来亏掉的便是我们金城官府的信用,甚至影响王爷在百姓中的威望。” 众人纷纷发言,拍赵谌马屁的同时,所感慨之言也很有道理。 赵谌享受众臣马屁的同时,心中也是欣慰,自己刚才话没有白说。但紧接着宋子轩一句话又让恢复冷场:“王爷,那如今给将士和义军三百万两银子的赏钱如何解决?” 全场再次恢复寂静,刘广平想了一下,试探的说道:“王爷,不如提升赋税,且在治下各官路多设一些卡点收税,想来能够筹集一些银子。” 赵谌略一犹豫,便坚定的摇了摇头,说道:“本王建立金城秩序之初,便曾经说过,绝对不会乱加赋税,给百姓加负担。” 刘广平不死心,又说道:“王爷,农民大多贫困,但商人还是较为富裕,不如提高商税,或者增加一些商税明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