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香江_第320章 马来二十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0章 马来二十年 (第3/4页)

的怪异的局面,虽然郭鹤年是马来首富,但是大部分资产却是在新加坡和香港,其本人也长年住在香港,也是其前几年得以入手无线台三成股份的缘故。

    另一种策略便是以祁严振与连山集团为代表了。新经济政策开始推行之际,连山集团的掌舵人还是祁严振的父亲,祁耀芳已经老了,没有了年轻时创建连山集团的闯劲,选择了留守,这也是大多数华资企业的选择。

    但是,随着新经济政策的推进,传统建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迅速受到冲击,而航空航运,伐木业,橡胶,加油站等行业仅仅允许马来人进入,于是祁耀芳选择了化工业,这个相对有一定技术门槛的行业。

    马来西亚在推行新经济政策之后,初期促进经济发展,在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弊端很快显现,社会投资意愿降低,投资和组建的近千余家国营企业连年亏损,因为社会分配问题导致马来人与华人的矛盾不断被激化。

    但是这一切都被掩盖起来,因为自七十年代起,接连两次石油危机,马来西亚也因为石油出口赚取大量的外汇,也得益于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大环境,整个东亚、东南亚,以日本为引擎,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这种情况,在1985年发生了变化。

    为夺回不断萎缩的市场份额,沙特大规模增产,以至于油价闪崩,从30美元一桶的价格直接跌至13美元,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苏联,马来西亚的GDP增长率也从前一年的7.6%,直接变为负增长。

    康泰集团的北进策略也成行于这一时期,很难说清楚当初到底是蔡劭联系的他们,还是蔡康主动联系的蔡家,毕竟随着十多年的发展,马来人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类似“阿里——巴巴”式的企业越来越少,毕竟众乐乐不如独乐乐,社会矛盾加剧,华资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困难。

    而在这二十年中,连山集团先是经历了股东的撤资,而后引入新的股东,后来随着祁耀芳的离世,因控制权的争夺而元气大伤。祁严振虽然最终艰难保住了连山集团,却早已经失去了发展的良机。单以资产而论,连山集团依旧是马来前十的财团,但论起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见得比康泰集团更好,所以急需大笔资金的投入。

    而嘉里集团就不同了,当初果断跳出马来西亚的泥潭,赶上新加坡和香港发展的良机,如今早早布局大陆,即将收获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巨大红利,就远不是连山集团所能相提并论的。

    “政府已经放开对外资和华人资本的限制,新经济政策也已经于去年就结束了。”

    经济陷入倒退的马来西亚,民怨沸腾,不仅华人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达到了危险的地步,就算是初期获得一定利益的大多数马来人也很不满,因为新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大部分利益,被少数寡头所得,成为继英国人之后新的食利者阶层。

    如果按照二十年前的标准判断,新经济政策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贫困率与失业率大幅度下降,但是按照二十年后的今天的标准,贫困率与失业率与二十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

    马来人的支持,是巫统执政的基础,已经到了很危险的经济,以至于不得不放弃对华人的限制,并于去年,官方正式宣布废止新经济政策。

    华人资本终归是世界上庞大的资本,据福布斯八十年代初统计,高达650亿美元之巨,是中国改革开放之际,其主要的资金来源,而马来华人资本是仅次于香港的。

    或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面对经济发展的困境,巫统主席通过访华,寻求同华人的和解,逐步解除对华人资本的限制,以提高社会投资水平,

    当初不惜挑起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纷争,以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宣言,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登上总理的宝座。而为了保住总理的宝座,消除民怨,又希望得到华人资本的支持。

    一个国家的发展,事关经济,却又无关经济。

    “祁先生,恕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