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海州二三事 (第2/2页)
、胶东、福闽四道每岁供给朝廷的税粮便可堆满十余个洛阳仓。又新订了一条鞭法,杜绝各道查茶盐布匹以次充好,悉数折算银两充实国库。还明令,若江南十五税一,则边地由朝廷所择选州郡便三十税一,且此类州郡朝廷每五岁一换” 徐知余摇头说道:“殿下还记得,可臣要说的并非这些” “哦,那先生要说什么?” “臣想说的是,殿下为何不想想,为何江南十五税一仍是边地金银,而我定南三十税一大多百姓仍是食不果腹。那换成六十税一呢?先帝怜悯百姓,直言大奉无道逼反了天下,除了大奉君王的荒淫无道,其五税一,十税一让百姓苦不堪言,致使流民遍野。那殿下又去想想,十税一的大奉阳明城,和三十税一的大奉阳明城,何处相似,何处不同?” 杨宸眼睛一沉,行了一礼,应声道:“宸儿明白,待过几日理清了头绪,便来信海州,待先生解惑” 徐知余微微点头,默然无声。对杨宸,他又何曾不是与那位天子一样期望甚厚。他不信那惊天的预言里让大宁四世国祚变成二十五世的天命之人是自己的弟子,道人谶言,何足挂齿。龙湖上还说大奉国祚百世呢,不也就历十七帝而亡。 他的期望,无非是自己这位弟子恩泽此两州四关之地,他日留名青史,为万世君王所仰。他所期待,也无非是自己这位弟子做大宁来日天子可以依仗的柱石,唯有如此,才不至移藩他处不再领军之后,蹉跎一世,成为庙堂里有心之人的刀上鱼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话,不去说情理不通之处,只论真意,的确无错。 和徐知余差不离将海州往阳明城的各县走遍,杨宸对于自己治下的土地认识也自然更深了一番,对于所谓穷苦之地,瘴棘杂生的不毛之处也不会再去争执些什么。 六月初二的晨光中,和徐知余在一处叫作赵家庄的村集之前行礼辞别过后,参差不齐的少年须,半身泥泞污垢的华服俨然成了楚王殿下的新宠。这段顾不上洁面的日子,杨宸将心淘洗了一个干净。 关于先慈爱后严教的母后都是出自有利可图方才如此行事,而向来冷遇疏远自己的父皇才是期望甚厚的事,杨宸也能一并接受。待在自己师父旁边时候,才是杨宸难得放下所有顾忌,言无不尽之时。 海州之行和巡边之旅,对这位刚刚就藩不足一年的少年楚王同等重要,都在少年郎的心头狠狠的敲上了那么一下。 为何六月便要匆忙启程回到王府,因为杨宸知道,六月是海风东行的日子,那当初在京和四哥、六哥议事时便曾说过,东渡东台岛一统山河的时候,或许会有自己的定南卫一点用处。 男人的心头总是功业,可女子不过是盼着远行之人平安归来。 因为一些下人的流言蜚语而生了杨宸几日闷气的宇文雪,听着李平安兴高采烈的说: “娘娘,殿下并非是在海州逗留,而是跟着徐先生去了各县走走,瓮县的探马回报,说是殿下不日便会回来,还请娘娘放心” 不写一字回来,连出关羌部这种事都瞒着自己,害自己忧心数日,直到理关最新的军报传来。突然就去海州,让大军独自回返,都是我行我素,好似全然忘了这后面有一人为他忧心来着。 更何况,海州无一字传回之时,府中是都传徐大人的友人之女白姑娘在阳明城里住的是夏竹院。 如何能不气? “殿下回来便是,与我有干系?” “娘娘” “退下吧,不必再报,到了王府门前再来通禀” “诺!”寒江一柏舟的定南卫:楚王府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