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风禾尽起(1) (第2/2页)
是咱们定南卫不曾有过名士大儒,稍有才情的士子也大多要行数百里去益州或湘州求学。若无名士大儒,恐此书院难成” “本王知道,这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哈哈哈哈,这有何难,本王去求皇叔,让他临湖城外的岳麓书院差几位先生来便是” “殿下不可,这儒士最是重名节,殿下如此,恐反倒让那些大儒觉得咱们定南卫果真的不曾开化之地” “他敢!本王三岁启蒙,皆是名士大儒授业,十岁入宫中读书,先生乃临淄学院孔荀先生弟子徐师傅,论他们儒生的辈分,指不定有多少人要对本王行弟子礼数呢。人家北地儒生就没这么多规矩” 杨宸这番话让刚刚还是闷闷不乐的宇文雪破涕为笑,开口说道:“这事臣妾问问叔父” 却又为杨宸所止:“这是为定南卫的百姓做事,正是如此,叔父身居宰辅也不好相助。你且先让人去山上看看如何将那弘福寺改建书院,这先生夫子的事,本王来想法子便是” “殿下每日忙于军务,哪里有时间去请夫子” 宇文雪已经注意到杨宸将称呼从舅父改作了叔父,这等隐秘的宫廷讳闻,宇文雪相信自己的舅父是知晓的。 所以才会有从前,从祖父到父亲再到叔父都不大和这位从前的表兄不大相亲之事。 可即使如此,她还是开心杨宸并未因为她的身份太过特殊而隐瞒她,反倒是实情告知。 至于为何会阻止杨宸来过问此事,则是一面忧心杨宸在楚藩操练新军时抽不开身,另一头则是知晓杨宸的性子还有身上那股子从先帝开始就不喜儒门规矩的气息。 儒生的所谓士子之气,在帝王眼里叫做矫情。 “这是定南卫百年之事,总不能日后都知道你楚王妃的贤名,反倒觉得本王是个混世的太平王爷” “殿下不许如此说话,殿下是臣妾眼中大宁朝最好的男子,最爱民如子的楚王殿下” 两人相争不下,韩芳便冒雨匆匆来见。 “奴婢参见殿下” “韩管事此时不去烧纸祭祀先人,有何事找本王啊” “和大人有手书,说是今日务必要交与殿下” 韩芳拘着身子宦官帽子上的雨滴还不止的滴落在地上,由小婵给他递过了一条帕子。可韩芳只有一句:“老奴多谢小婵姑娘”可却并未接过用来擦脸的丝绢。 杨宸见到有些不快:“赶紧擦擦吧,都是老人了,便是天大的事,也不值得冒着雨冒冒失失的跑来” “奴婢知错” 听着是责难之言,其实是关怀,聪明的人都不需要将话说得太透。 宇文雪看到杨宸将手书打开,面色就瞬时一沉,极为难看。 “殿下,何事啊?” “朝廷让本王去东羌城宣诏,封木波为王,一应礼数,从王府里取用” 杨宸将和珅的手书交与了宇文雪,后者接过看了几眼并未觉得有何异常。 “这有何不妥呢?” “南诏封王的事,乃旦月大朝就定下的,可圣旨钦差王印宝玺等了这半年才从长安发来。羌部求封也就是上个月的事,如此匆匆的封木波为王,还让本王宣诏,是何考量?” “按日子,陛下应当是在左大人离京未有半月便收到了殿下的上奏,除去羌使快马入京,这一来一回不曾有一日之差,那便是陛下信殿下之谋,并借此来打压南诏一番。有殿下宣诏,这可是难得的尊荣。” 宇文雪的到底是贵女,这等国事三言两语就能说个道理出来。 “不对,打压南诏也不急于这一时。朝廷是何考量先等恒公公到了阳明城再看,恒公公是宫中的人,父皇要他带圣诏宝印来,定然是有话要与本王说。” 随即转头对韩芳吩咐道:“去让安彬挑几个聪明人,去一趟东羌城告诉木波,这封王的圣诏到了,要他好生准备” “诺” “撑把伞去,大雨不淋白发人” “奴婢谢殿下”寒江一柏舟的定南卫:楚王府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