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卫:楚王府_第416章 残雪楼台(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6章 残雪楼台(2) (第2/2页)

街铺子的里面方才勉强为杨宸一行让出前路来。

    “去疾,赵祁呢?”

    “赵大人说跟殿下走几日累了,今日就不随殿下赏灯,殿下交给他的折子还没动笔,趁着如此良宵,早些睡了明日起来写”

    “还是读书人,难道不知今夜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好时节么?罢了”

    杨宸仍是抬头看着那些肃立看着自己的百姓,布衣百姓大多是敬畏,有些达官显贵,名流雅士则是多一分坦然自洽,还有一些立于重楼倚在栏杆上的士子书生则是多含了一些殷切的期盼。

    缓缓走到了钟楼,仪仗停住,杨宸和宇文雪一同走上钟楼,青晓和众多王府随从则是慢慢地跟在身后,虽然是王府第一次设灯,但因为礼官的存在,一切显得有条不紊而又让人心潮澎湃。

    出现在钟楼上的杨宸和宇文雪可以看见钟楼四周簇拥过来的百姓,仿佛在他们眼中,杨宸和宇文雪就是这当世的仙人一样。

    “殿下,该吩咐点灯了”

    跟在杨宸身后的礼官顶着满头大汗提醒着在那儿站着看满城灯市的楚王殿下,杨宸只是浅浅一笑掩盖了自己不知所措的事实,对李平安吩咐了一句:“上元佳节,与民同乐,点灯吧”

    “殿下有命!点灯!”

    “殿下有命!点灯!”

    点灯之声从钟楼渐次传下,又从钟楼传到那些设有王府宫灯的地方,今夜无论是慕名而来的人,还是因为杨宸就藩日子稍稍好些的阳明城百姓都惊奇的发现原本黯淡无光的钟楼立时就为五彩斑斓的宫灯所照亮。

    他们没有见过长安的灯市,但是可以想象在今夜的长安城,像这样的钟楼有一百零八座,王府的随从仆役开始向百姓分发今日准备的点心和吉祥钱,不知是何人起头,竟然开始传来“殿下千岁!娘娘千岁!”的喝彩声。

    琉璃灯市下,闻讯从阳明城四处汇向钟楼的百姓越发熙攘,从钟楼脚下,站出了一个士子向上面喊道:

    “学生孟知许,献诗于殿下贺上元佳日!”

    “递上来”杨宸一声吩咐,在楼下守卫的侍卫也就匆匆跑上楼来将那写有诗文的宣纸交到了李平安手中,李平安接过即念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小子写的是长安城啊?李平安,赏银一百两”

    “李平安对下面说道:殿下有命,赏银一百两!”

    有闻讯的百姓开始替这个衣着简朴的士子喝彩,一百两银子,对他们来说的确不小,可是放到今夜的长安城就会知道和盛世里为了一纸诗文,豪掷千金的气势比起来,楚王殿下还是小气了一些。

    “淮南游人苏挺有词献于殿下!”

    又是一纸寄了上来,这一次是写的事:“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杨宸不通长短之句,可宇文雪却对这词多有美言,于是就有了:“娘娘有命,赏金一百两!”

    到底还是管钱的人阔气一些,献诗之声此起彼伏,从钟楼和各处的乐班驻足之处也渐渐有了丝竹乐声传来,这是从前奉阳明城为藏人所破之后多少年未有之太平盛景。

    如此热闹了半个时辰,杨宸和宇文雪也就亲自走下了钟楼,开始游街赏灯,佳人士子,书生美袖,看到杨宸和宇文雪缓缓在钟楼脚下的一处灯市前头猜谜,宇文雪还将手搭在了杨宸身上时,一个立足在五十步之外的年轻女子也就垂下了头。

    “姑娘,要买只灯么?”

    “不用了”

    跟在她身边那个年纪轻轻,才不过十一二岁的孩子却说:“姐姐,买一个吧,大宁的规矩就是这样,我们要入乡随俗”

    “阿图,我们回去吧”

    “不,我还没问清楚阳明城哪户姓杨的人家宅子最大呢”寒江一柏舟的定南卫:楚王府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