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诛逆(1) (第1/3页)
夏日的长安的天说变就变,明明昨夜才一番郎朗明月,万里无云的情形。今日一早悬于长安天际之上的晴日却在午后陡然为密云所遮掩,大宁的今日的朝会还是没有等来杨景坐在龙椅之上,昨夜商量好的那些话也自然从言官口中说与了监国坐于御下的杨智一人来听。 大朝上其实还有不少人在等那个人的出现,昨日午后就有他所率三千骑不知为何突然先一步进京还得以面圣的消息在百官中流传开来,楚王的突然入京算是给眼下有些无趣的庙堂多了一些争执的可能。 杨宸就藩之后的第一次入朝当着满朝文武将方孺这位东宫新贵骂得一个酣畅,这次却无人再想通过贬抑当朝的亲王来搏名,毕竟眼下正在北面草原上驰骋的两位王爷麾下都是有数万骄兵悍将,能在此次倾国一战中取得怎样的战果尚不得而知。 文武百官也就是想知道身为东宫胞弟的楚王和宇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在庙堂上是会顺着太子的意思贬抑新贵,站在他们这伙清流这面还是会选择逆势而上跟着勋贵一道。 可是今日的朝会让他们有些失望,直到开始杨智开始问奏也不见杨宸的踪影,一时间只好一如寻常那样奏对,争执,惶恐,惊喜,再是平平无奇。奉天殿里的明枪暗箭因为杨景的圣躬抱恙,还有国朝北伐,短暂的失去了原有的那份精彩。 奉天殿北面的柳台县也是无比正常的开始了今日的营生,地处京畿,给了这里的百姓相较富足的生活,而独孤氏数百年的家底也足够让柳台县的百姓多有一份独属于世家的傲气。当初独孤家随先帝入京,先帝将柳台县一应之地赐给了独孤家,更是因为独孤一门乃皇后母族而永不赋税。 在三十年前刚刚入主关中时,独孤家全族数万人迁徙至此都怀揣着那个相同的梦想,正是先帝曾经在大宁皇后还有皇后兄长独孤朗也就是第一任怀国公跟前当着满朝文武所说的那一句:“杨与独孤共天下!” 只是世事难料,随着广武六年独孤朗的急病而死,国公之位出乎意料的落到旁支独孤信的头上,独孤满门也就为先帝和当今圣上所疏远。今时今日的独孤族人不时还能记起先太后与先国公的事,却鲜有人说出独孤信的功绩来,毕竟在他们眼中独孤一族落到这样的境遇,怪不到先帝,也怪不到陛下,全是独孤信这个家主文不成武不就,喜欢问道修身,全无在庙堂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 骄傲的独孤一族有人受了委屈,也会时常提醒一下如今长安城里只记得“宇文镇国”的人们:“宇文镇国不过是一个看家的,先帝还说过:杨与独孤共天下,我们独孤家才和先帝是一家人” 这话究竟是不甘心,还是恼羞成怒的辩解难以体会,但独孤一族的有识之士自然会明白,就是这一句:“杨与独孤共天下”将数百年基业的独孤家推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也成了群起而攻之的理由,最终致使“独孤文武不两全”的境遇,凡独孤一族的子弟在朝中举步维艰为人所嫉,独孤一族的儿郎不得不一次次的调转马头面北,在草原的月夜下厮杀用鲜血换来族人的继续骄傲的底气。 同样的境遇,在大奉时杨家经历过,世代镇守边关为帝王所忌,不得不身死弯刀下证明忠心,但是在大宁,无论是广武帝还是杨景,仿佛都没有耐心让独孤家重演杨家的故事。 泗水镇的朝廷兵马在昨夜突然收到了宫中的旨意,驻守长安四镇之一泗水镇的八千精锐本由长顺候祝同所统率,受命于五军都督府,但朝廷诏命却让祝同在今日听命于率三千骑北上的杨宸。 祝同本是邓彦的部将,行军打仗全无并无威名,不少人都觉着是其出自杨家旧军的底子还有和定国公的姻亲才得以封侯。如今要听命于一个年纪尚不到二十的杨宸,未能随军北伐的祝同心中怨气更甚,可是想来杨宸毕竟是东宫的弟弟,又不敢倚老卖老,迫不得已亲自离开泗水镇十五里迎候杨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