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车同轨! (第1/2页)
既然要医疗改革,肯定要做到位。 关于医疗改革的事情,朱见济已经酝酿了很多年,毕竟在这个时代,看一个民族的强盛标志之一,就是人口。 而大明要扩张性的走向世界,也需要人口。 大量的人口。 所以医疗改革就势在必行。 朱见济继续道:“关于卫生部及下属州县医院设立之事,孤这些年做了个计划书,并且一直在完善细节,登基之后就会全面落实。” 这是老子的第一个文治! 为何敢把废除殉葬制度的文治功绩给老朱? 朱见济是有底气的。 因为他还有更多的文治功绩。 比如正在进行中的新华字典的修编,尽管是从景泰年间开始,但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一手操办,以及修好之后的推广,都会是自己的功绩。 而之后的教育改革…… 仅仅是这个文治功绩,就有可能超过太宗的《永乐大典》。 再加上医疗改革的话…… 不说媲美始皇帝的车同轨书同文,至少也差不了多少。 实际上,从对中国的影响来看,后人无论做出多么大的文治功绩,始终无法媲美“车同轨书同文”,因为这个政策,奠定了中国数千年的民族统一。 若是没有这个政策,偌大的神州只怕会像欧洲一样,变成无数个小国家。 一个省份就是一国的那种。 道理其实很简单清晰。 自从始皇帝统一度量、文字之后,历朝历代不论是谁当家作主,一想到隔壁不远处的地方,说着自己国内一样的话,用着自己国内一样的文字,结果却是歪国人。 这让开国的太祖太宗们很是难受。 必须统一了啊! 所以南宋的臣子们做梦都想恢复半壁河山。 所以五代十国后的君王们从没忘记过一统天下。 但中国实在太大了。 封建时代,中央朝堂对地方政权的掌控力度太低,加上时代生产力导致百姓生活水平低,一旦出现灾荒年份,就容易有流民造反。 而中国又有太多的人才。 别的不说,仅是东汉末年出的那一批枭雄,哪一个不是开国太祖之姿? 人才太多,谁也打不过谁,就容易出现长期分裂。 这就造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但又有始皇帝的车同轨书同文,所以又有“分久必合”。 扯远了。 朱见济从背后的书架上拿出一本十六开的册子来,递给陈循,“这是孤关于医疗改革做的策划书,虽然孤已经思考多年,但一个人的思绪终究不能尽善完美,可能也有纰漏,到时候由从太医院抽调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查漏补缺。” 陈循接过之后,没急着翻开,问道:“殿下,如果要在全国所有州县建立医院,需要的资金和人才,只怕短期内没法做到。” 朱见济嗯了声,“孤知道,策划书中有。” 想了想,“孤就简单说说,两位卿家看看是否可行,又或是应该如何施行,再者是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陈循和陆瑜立即道:“臣洗耳恭听。”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