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六) (第3/7页)
法传播。 比如一条经济信息无法在八卦周刊上传播,进入不了这个【门区】。 而负责过滤的,就是【守门人】,也就是审核。 但是,这个审核,与普通民众理解的还不一样。 民众认知的审核是符合法律和道德标尺,一条新闻不犯法、不缺德,那就没问题。 但是,其实还有其它的过滤,就是群体价值观,还有文化上的过滤。 也就是说,可能民众认为没有问题的信息,而在守门人眼中,是存在问题的,不符合群体价值观和文化要求。 别觉得这就是言论不自由,其实在哪都一样。 这个审核存在于任何一个【门区】,中国有,外国有,哪哪都有。 西方再怎么言论自由,也要过滤掉不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信息。 所以,他们不会报道我们国家富强了、发达了,只会选择性地报道落后的那一面。 这就是【守门人】的作用,保护的是西方群体价值观。 同理,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的群本价值观。 而廖凡义之所以这么自信,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这个年代,每一个传媒人都有守门人的觉悟和义务,有点根红苗正的味道。 第二,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什么啊? 说的有哲理一点,就三点: 一是,“新”! 二是,“变”! 三是,“不变”! “新”,就是创新,总结归纳人类行为的新规律。 这是最难的,比理工科出成果还要难。一万个做社科的,有半个最顶尖的学者在做这件事。 “变”,就是应变。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需要社会科学随时应对变局,保持先进性。 “不变”,就是防御。 经济侵略、社会冲突、政治蚕食,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没有一天停歇,所以防御是最重要的。 守门人这个概念,就是传播学里的防御。 都不要说警惕性,这就好比螃蟹身上那一身的铠甲,是与生俱来的。 而在这方面,没有人比我们做的更好,这是政体和文化底蕴决定的。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是闹着玩的,西方文化再强,你想打进来也不容易。 再加上,政体上我们有天然的优势,【守门人】几乎把一切不良信息挡在了【门区】之外。 你打不进来! 当然了,这种高效的【守门人】概念,也不是完美的。 比如现是2000年,要经济发展,要先让老百姓富起来,所以在守门的过程中有所放水,但是问题不大。 再比如,高效的守门也必然会带来老百姓的逆反心理,认为我们过于保守,甚至是不自由。 可这些都是小问题,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依旧高效,且完备。 那么问题来了,齐磊写的这些小作文,包括他危言耸听说的这些东西。 在普通人眼里确实隐蔽性高,也确实给他们这些专业人士带来了甄别上的难度。但专业的就是专业的,给我一点时间思考,那点猫腻其实不难发现。 这就是典型的“合法”、“不缺德”,但是不符合“群体价值观和文化定调”。 直接屏蔽到【门区】之外,你连传播都做不到,又哪来的齐磊说的那么多弊端呢? 对于张路臣和廖凡义的这种自信,齐磊翻着白眼,又气乐了。 “你们哪来的这个自信啊!?” “还是说,你们至今还没理解网络时代的本质是什么啊?” “????”廖凡义皱眉,依旧强硬,“我倒觉得你太自信了!” 齐磊也不说啥了,直接从桌上抽出一张白纸,“那咱们就再强调一遍吧!” 拿起笔,“守门人是吧?既然提到这了,那咱们就说说这个【守门人】!” 欻! 在纸上划出一条线,“这是传统媒体,单方!!集中!!信息就是这么流动的。” 在线上画了一个点,“一个!!只需要一个守门人,就能守住这条线,这片【门区】。” 三个人凑上来,皱眉看着。 结果,齐磊直接开始在纸上胡乱划线,欻欻欻... 一会儿工夫,纸上展现出无数条线,如同乱麻。 “这是网络时代,双向!!分散!每个人都是传播源。” “来!”把笔扔给廖凡义,“您来给我设一设这个【守门人】,我看您要怎么守住这么多的【门区】!” “我......”廖凡义傻了,这怎么设!? 按齐磊的说法,这张纸上,任何两条线的焦点就是一个信息交互的点,就是一个【门区】。 如果按照原本的理论,那就是一个门区至少需要一个守门人吧? 这张纸上得设立无数个守门人!! 也就是说,假定! 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那么就得给每一个人都分配一个守门人。 “这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