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292节 (第3/4页)
己换粮票的胖子派头最大,怎么着至少也是一个科长什么的干部。 自己师父的这事一直憋在年轻人的心里,可那时候他还小,就算现在也只是一个普通地厨师而已。 丢了工作后,师父一家的日子不太好,没了旱涝保收的收入,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一直以来年轻厨师都想给师父伸冤,可他一个普通人去哪里找机会?等了这么多年,居然碰到了认识师父还特意来找他叙旧的领导模样的四人,年轻厨师哪里会放过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坐了下来,年轻厨师这才轻声告诉宋援朝他们俞师傅的情况,年轻厨师姓劳,姑且就叫他小劳吧。 他家和俞师傅是邻居,从小就认识,俞师傅比他爸还大了几岁,一直把他当自己的子侄看待。 十来岁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没学上,俞师傅就找了他爸谈了谈,说是衣食住行是生活必须,不管世道如何,有一技之长总是好的,而且在灾年当厨师再怎么样也饿不死。 就这样,小劳就正式拜了俞师傅学手艺,一学就是好多年。 俞师傅这个人看起来凶横,可却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这些年他帮了不少人,知道的人无不说他的好。 可问题在于当时饭店来了新主任,他这个大厨的位置挡了人家路,再加上俞师傅又没正式编制,只是一个临时编制,就这样因为俞师傅拿厨房每天剩余的一些剩饭剩菜帮了几个要饭的,就被新主任给抓到了把柄。 这个事其实说起来可大可小,一般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而且本来这些剩饭剩菜就没什么大用,丢进泔水桶里也是喂猪的。可真要拿这事来做文章,上纲上线倒也不好反驳,俞师傅就这样丢了饭碗。 算算时间,俞师傅丢掉饭碗正是宋援朝他们回城的那年,一转眼下来已经五六年了。 没了饭碗后,俞师傅只能自己干,最初自己干还得小心翼翼,毕竟政策不允许。直到几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宣传,个体户这个新群体也在西北逐渐有了,俞师傅这才申请了执照在城西支了个摊子,虽然他手艺不错,东西也好,可小县城又能多少消费力?所以也只能勉强度日罢了。 听完了小劳的讲述,宋援朝和秦正国两人脸色铁青,就连应彩霞和林燕也一副极为气愤的表情。 应彩霞和林燕虽然没见过俞师傅,可早就听宋援朝和秦正国说起过他,那年多亏了俞师傅的帮助他们才能熬过去,在这片土地上,如果说他们记忆最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王家屯的老王叔,另一位就是俞师傅了。 “不吃了,走!”秦正国把筷子一搁就站起身,对小劳道:“反正你现在也没事,走!带我们去俞师傅那边看看。都特么的什么鸟人?简直没王法了?好人没好报?这还有天理么?” 第577章 信封 俞师傅的摊子在城西城墙根,当宋援朝他们来到那边,一眼就见到简陋的摊子,整个摊子是木架再加两块油布搭建的,摊子上一共两个人,其中在外面忙活着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妇女。 “师母!”小劳上前打了声招呼,见小劳来了,正在收拾碗筷的中年女子抬头见是他,顿时笑着问:“你小子这么这个点来了?店里现在不正上着班么?” “请了假了,有点事找师父。”小劳帮着师母收拾着,边收拾边道:“对了师母,大哥要的全国粮票已经搞到了,您不用再去求人了,瞧,足足十斤多呢,加上回换的那些应该足够了。” 见小劳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全国粮票,师母先是一愣接着很是高兴:“这么多?昨天还在和你大哥说全国粮票不好搞呢,转眼功夫弄来了?那换的?多少换的?你说个数待会师母给你。” “还说啥数啊!”小劳直接把全国粮票往师母口袋里一塞:“大哥的事不就是我的事?一家人还说起两家话来的?先用着!对了师母,说起这全国粮票还得谢谢这几位呢,多亏了他们帮忙。” 说着,小劳伸手朝着一旁的宋援朝他们一指,师母这才注意到穿着不凡的男女四人,当即连连上前道谢。 这时候宋援朝他们才知道小劳要换的全国粮票居然是帮俞师傅家换的,早知道这样还换啥呀?相比当年俞师傅的恩惠,这些全国粮票又算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