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万朝:开局获得赵云模板 第492节 (第1/2页)
王景说道。 步骘上前,拱手领命。 做好防备外围的威胁后,王景又说道:“设立行省的事,就按昭玄之言,在江南设立两大行省即可,分别是镇江行省,江东行省!在合肥,设立庐江行省!” “任褚渊为江东行省布政使,各地府县官吏,政务省、吏部立刻选拔补充!” “任顾雍为镇江行省布政使……” “任阎象为庐江行省布政使……” 王景想了想,在设立了三个新的行省之后,立刻挑选出来三个布政使,掌管三地的民政,至于按察使和指挥使,有大军在侧,属于次要。 让督查省和枢密省各自推荐出来几个人选,然后王景挑选一个任用即可。 褚渊原本是南齐丞相,跟着萧道成投奔,在王景南征的时候,辅佐萧道成抵抗刘裕,给当时的淮军送了大量的粮草药物,功劳不小。 所以他投降之后,王景就准备提拔重用。 以他丞相之才,九阶之力,担任江东行省的布政使绰绰有余。不会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 而顾雍,和褚渊的理由一样。 他跟着孙权投降,帮助王景劝服了东吴各地守将,稳定了世家大族,同样有功。 唯有庐江布政使阎象,能力稍弱。 把潜力发挥到极限,也就是八阶层次。不过他追随王景的时间比较早,担任知府已经很长时间。一直兢兢业业,政绩不俗。也到了该提拔的时候。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阎象比较低调,而庐江行军大总管贺若弼性格不太好,派一个强势的布政使,双方容易不和。 眼下一刚一柔,正好配合。 除了新设立的三大行省之外,王景顺便把其他行省和中枢六部的主官,进行了一些调整。 如谢晦进入枢密省,担任直属于枢密省的参赞司主事。 李善长由淮北布政使,升为户部尚书。诸葛瑾和诸葛恪,分别加入户部和刑部担任郎中。等有了政绩,便下方到地方担任主官。 胡惟庸从淮西布政使,升为刑部尚书。乔玄为江都行省布政使。 韩熙载为督查省的左都御史、沈约范云,分别为淮西和淮南的布政使…… 原本担任布政使的人,只要政绩出众,都成了中枢重臣。 而那些原本是知府、地方官员的能臣,则升迁为行省高官…… 对于这些官职调整,都是应有之义。 王景早就应该调整了,不过现在让群臣升官,也为时不晚。 此时,无论是中枢还是地方的文武,变化都不小。需要一点时间还稳定。 不过等稳定的时间过去。 中枢和地方各府县,很快就能迅速发展。 今天商议的事情比较重大,官职变化也比较大,所以沈翼、步骘、高熲等人用了一点时间,才消化了情绪动荡。 “陛下,不知谢安、张居正、陆逊、韦睿等人,该如何安排?” 沈翼问道。 王景沉吟片刻,这些人还真不好安排,让他们去地方担任县令、知府,属于大材小用,只能放到中枢。 但让他们担任中枢重臣,他们又没有功劳和政绩。 “按照以前的例子,礼部之下新设国子监,以谢安暂为国子监祭酒,张居正为秘文监主事……” 王景想了片刻,说道。 国子监,类似于历史上的太学,明清时期的国子监监生能直接参加科举,其中监生除了从各地举子中招收外,还是官员子女后人的蒙荫之地。 在大夏建立之后,用来安置蒙荫子弟的国子监,便很有必要设立了。 以谢安的能力和名望,担任属于清贵职务的国子监祭酒,能充分体现王景对他的尊重。 而张居正,是有名的实干家。 他需要的不是清闲的职位,而是真正能做事的职务。 不过他初来乍到,对大夏的情况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所以王景让他顶了原本高熲的职位。 等他在秘文监主事的位置上,对大夏有了充足的了解。就可以转为中枢重臣了。 秘文监主事、中枢重臣…… 简单两步,就能成为大夏最顶尖的一层。 能享受这个待遇的,前面只有高熲一个,眼下多了张居正…… 第69章 训练精兵 儒将练阵 如今大夏王朝的众多文臣当中,除了沈翼、步骘这两个投奔比较早的元勋功臣外,王景最欣赏的人,便是高熲和张居正。 其他的顶尖文臣,如谢安、李善长、胡惟庸、顾雍等人,多少都差点意思。 高熲能文能武,不仅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能指挥数十万大军,也能辅佐君王处理内政,调和阴阳。 张居正无法带兵,但他在处理政务方面,几乎达到了文臣的极致。 王朝的律法、吏治、漕运、河工,官员的调整,都驾轻就熟,把事情办得非常圆满。 以后的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