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 (第2/3页)
满朝公卿只有太子一人最推崇汉法儒学,言辞文雅,气质温和,不似草原上策马驰奔的蒙古贵族,倒像是江南地区的汉家文人。 阿术长叹了一声:“将太子和圣旨一并请进来吧。” 与此同时,苻坚版本的太子真金,正在营帐门口给他的两位队友放风。他毕竟位高权重,众将士虽觉得形迹奇怪,却也未敢询问分毫。 真金是儒家太子,礼贤下士,能诗善画,苻坚是文人皇帝,一表斯文,雅量如玉,气质这一块拿捏得死死的。 除了有些人惊叹自家太子怎么气场这么强,尤胜其父,御极多年、千古一帝的感觉忽然间就出来了,其他完全没毛病。 苻坚在门口盯梢一阵,见四下无人,赶忙压低声音,回身催促道:“姜伯约,忽必烈的印玺你到底刻好了没有,等会还要写诏书,你快点。” “别急啊秦王陛下”,姜维拿着小刀在白玉上一顿咔咔,“等会就好。” “这里有点歪,再往左边一点”,少年诸葛亮端详了一番说。 天幕前的观众们:“……” 不是吧,你们就这样成功打入敌人内部了? 【作者有话说】 苻坚三人组:搞事搞事搞事 第102章 论起秦王苻坚是怎么和姜维、前面诸葛亮组队, 凑到一起来对付蒙元的,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他进入副本的第一时间,完全是懵逼的。 别人都是身穿, 就他一个是魂穿,而且还穿成了无比敏感的身份,当朝太子真金。 真金这个名字乍一听有些奇怪, 是当年长子降世, 忽必烈心怀甚喜,便拜访中原最负盛名的海云禅师为此子摩顶命名。 海云禅师认为, 世间万物至贵者为真金, 故名真金。 在最初的时候,他也曾是一个备受期待来到这人世间的孩子, 可惜,这段亲情空有善始,却不能善终,徒留哀哉。 真金之前在其他人的副本中出现过几次,每回下场都很惨。 要么是因为忽必烈对其羽翼丰满的忌惮, 几经打压而死, 要么就是长期处在如履薄冰的环境中,心神不堪重负, 郁郁而终。 最惨的一次甚至直接被赐了鸩酒, 死后都没能葬入蒙古皇陵,谥号戾太子。 到了苻坚这边,一开局,真金直接就被发配到了长安城, 远离大都的朝廷中枢, 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因罪流放”。 一路上颠沛流离, 受尽风霜,昔日的宾客羽翼皆散去,留下的寥寥无几,到了长安也是闲居,形同囚禁。 苻坚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水准即便在历代帝王中也属于第一流,很快就一眼洞察了真相,真金的处境实质上已经离被废不远了。 只不过,忽必烈忌惮贸然废储的负面影响,前段时间给贵族抄家闹得动静太大,真金背后的察必皇后母族又掌握着大量军事权和行政权,这种时候,大元江山再也经不起任何波折。 故而,忽必烈稳了一手,选择将真金贬谪,剔去要职,夺走权柄,一步步慢慢来,最终将他废掉。 苻坚本来还在琢磨,真金究竟犯了何等大错,让忽必烈直接放弃了他。 等转头了解具体情况,心绪却是万分复杂。 真金是因为汉化而被排斥的。 他自幼接受了儒家汉学教育,极擅长书法,能吟诗作咏,在文化身份认同上完全就是一个汉人。 忽必烈登基后,晋封他为太子,主掌东宫,他依旧是一种非常君子端方的儒士作风,折节下交,兴建幕府,访遍各处名宿大儒、山野遗贤,请他们入驻。 就这般三五月下来,太子府中宾客云集,紫气辉耀,学术氛围浓厚,许多都是士林中颇具声名的人物,忽必烈那是看在眼底,忌惮在心头。 但真正让忽必烈起了废储之心的,还是真金对于阿合马敛财行为的激烈反对。 真金看见大元局势江河日下,心中忧虑焦灼不已,认为大元已经病入沉疴,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应当全面推行汉语,以汉文化为主体,缓解日趋尖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