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春深_分卷阅读30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1 (第1/2页)

    裘》。因为历代都有人认为含有讽刺意味,所以苏昉会有那种想法。

    4、宋朝为防止后宫干政,懿旨没有二府的印,下面的各部也不会实施。甚至皇帝圣旨不经二府盖印,官员也可以拒不执行。士大夫和皇帝共掌天下的意识,宋朝几乎是唯一的。虽然明内阁也可以没有皇帝如常运作,万历皇帝罢工28年,大明朝也没垮。但这和宋朝类似于君主立宪又不同。

    第三卷虽然已经长大,不过剧情还是如前缓缓铺展,前两卷的线和新的线交错结合。性急的书友也可以攒一攒再看。多谢订阅。感谢名单月中回魔都再一起列出。

    第140章

    官家摆了摆手:“不必多礼, 你两次对阿予施以援手, 我还不曾嘉奖你。正要好好谢谢你。”

    “天生烝民, 有物有则。民之秉彝, 好是懿德。小民不敢居功。”苏昉沉静自若。

    赵栩扭头看了看那大石上趴着的乌龟, 反正苏家人的口才总能应答如流深得圣心, 他也用不着替荣国夫人忧心苏昉。倒是这乌龟他记得阿妧也有一只, 养在木樨院后的池塘里, 不知道现在多大了。两年多不见阿妧, 不知道她瘦了还是胖了,高了多少,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对自己疏离又客气。想起阿妧, 不免又想起陈孟两家议亲一事来。他侧目看了一眼陈太初, 见他眉梢眼角都隐约带着些喜色,不由得黯然起来。

    “听你父亲说这两年你游历了吐蕃和西夏,有何心得?不妨说来听听。”官家和苏昉说了几句家常话后,温声问道。

    苏昉略思忖了片刻:“小民由川入吐蕃,再由秦凤路入西夏。大体沿着茶马互市的线路而行, 吐蕃诸部百年来分裂甚多,无人有德一统各部。小民所见吐蕃人无论贵族或平民, 皆不可一日无茶, 边疆牧民也多会说川语, 也有牧民移居入川,弃食肉乳,改食米粮, 穿襴衫,更让子女读孝贤书学礼仪。小民却未曾见有川民去吐蕃改放牧为生的。可见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假以时日,又何须担忧边疆有刀兵之祸?”

    官家叹道:“和重,大郎所言,和你的主张倒是相似,教化之功,功在百年,大善啊。”

    赵栩的目光落在苏昉挺直的背影上,心底有些不以为然,苏昉始终还是局限在读书人的那套教化之功上。

    崇王摇了摇扇子笑道:“大郎亲眼所见亲身所历,见解果然有意思。六郎好像有些不服气?”

    官家摇头道:“六郎从小爱打架,他是信拳头不信书本的。六郎,你要记得固然君子和而不同,更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我大赵,非赵氏一族之天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乃太-祖所定,百年来足见成效卓著。为君者,不宜妄自菲薄,更应开张圣听才是。”

    赵栩上前几步,行了礼:“臣谨遵爹爹教诲。”

    苏瞻心中一凛,和孟存对视了一眼。官家在他们这几个文武近臣和崇王这个宗室面前,第一次这么明显地教导燕王为君之道。看来两年多了,官家心意并未改变。

    陈青垂眸不语,他和孟在两人都是在边境杀敌无数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然和苏昉这样的书生不同。

    苏瞻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