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分卷阅读37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6 (第1/2页)

    荆镇人,就住在镇上。”黄一淳告知:“听说,韩知县非常重视教育,深得荆教谕赞赏,那个婆子是教谕的远房表婶,寡妇,因厨艺高超,被教谕推荐给知县,专门负责做饭。”

    “荆婆子得了韩知县的指点,在战乱中大难不死,出于感恩,我刚旁敲侧击,她便主动告知:担任厨娘期间,起夜时,不止一次看见李启恭偷溜进下房,丫鬟望风,协助韩夫人与奸夫私会偷情。”

    “赖小娥为了掩人耳目,叮嘱亲信代为收藏‘相思信’,其余三封提议‘趁乱私奔’的,估计因为兵荒马乱,丫鬟来不及送信,敌兵就杀进县城了。”

    姜玉姝唏嘘叹气,“原来如此。我先看看信。”她拿起一封,把其余推给丈夫,郭弘磊便也拆了一封。

    “娥儿卿卿,见字如晤,一别数日,相思甚苦——”她扫视几行,立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改为默默审视。

    郭弘磊抖开皱巴巴的信,一目十行,皱眉问:“五郎?”

    “李启恭在家中排行第五,人称‘五爷’。”黄一淳忙答。

    郭弘磊颔首,继续拆阅。

    不消片刻,两人看完四封信,姜玉姝耳语说:“真够肉麻的!”

    “措辞太露骨了,显得下流。”郭弘磊撂下信,不屑多看一眼。

    姜玉姝清清嗓子,先点了点其中一封,“李启恭的字迹我认得,这封信肯定是他写的。”紧接着,她指向其中三封,“但这三封,确定是韩赖氏手书吗?”

    郭弘磊挑眉,明知缘故,却忍不住问:“你认识李五的字迹?”

    “他是典史,经常上交案卷等公文,我看多了,慢慢就记住了。”姜玉姝耳语答。

    “……哦。”

    黄一淳等年轻夫妻咬完耳朵,才答:“万幸,老天有眼,留下了一个人证。当年,荆婆子催促赖小娥逃难,淫/妇却一心想趁乱和奸夫私奔,匆匆给她娘家写下‘遗书’,吩咐厨娘寄送,可供比对字迹。那封信在下官家里,损毁得较厉害,夹在书里了,故没揣来。”

    姜玉姝听完,内心五味杂陈,暗忖:无法理解!做母亲的,竟然会把奸夫看得比亲生骨肉重要?

    郭弘磊思索片刻,“除了与知县之妻通奸外,李启恭还作过什么恶?”

    姜玉姝回神,笃定答:“我知道两件!”

    第222章 密谈定策

    黄一淳愣了愣, “莫非您早已开始怀疑他了?”

    “这倒没有。”姜玉姝看着对方眼睛,坦率告知:“当初宣布新代耕令时,我所透露的‘匿名检举信’,其实根本不存在, 只是想诈一诈心怀鬼胎之人罢了。结果, 消息传开后, 官府陆续收到不少真的匿名检举信, 大到杀人放火,小到芝麻蒜皮的邻里纠纷,皆为一面之词, 有待查证。”

    “其中,”她简略告知:“有自称外地商人者, 状告李启恭,处心积虑, 把同一批粮食, 辗转倒卖给三个买家, 牟取暴利,事后他装傻充愣,狡猾推卸责任,致使买主们大打出手,害得检举者损失惨重,几乎倾家荡产,回乡之前怒而检举。”

    黄一淳欲言又止,毫无意外之色。

    郭弘磊亦不甚意外, “无论哪个地方,总免不了出现几个贪官污吏。”

    “这是第一件,虽未查证,但多半属实。否则,战乱后才几年?凭李启恭的俸禄,他既盖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