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8 (第2/2页)
20万斤口粮,上交30万斤粮竟然得了几句嘉奖,一问才知,附近十里八村属他们村交的公粮最多。 要是以往,被上头嘉奖他该高兴的晕头才是,然而交完公粮的他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就该少交一半,几千人20万斤粮够干啥啊! 分摊到个人头上50斤不到,一整年的口粮啊! 50斤粮喂猫都不够。 今年不知道又要饿死多少人! 四处起火,上面应顾不暇,只能靠自救,王安庆觉得无比幸运的是,他不是一个独断的人,听取了简宁的意见,前前后后赚外快搞了几万斤粗粮存贮。 他掰着手指算了算,新粮发放到村民手里之后,粮仓库里还剩了五万斤粗粮,一万斤肉干,山上挖回来的新鲜野山药、木薯、地蛋、山芋、葛根、野罗卜......杂七杂八有一万五千多斤。 蕨菜粉一万斤。 池塘里的莲藕荸荠大概有几千斤,池塘加上储水池里的活鱼,约三万斤的左右。 另外狩逮回来的野鸡野兔若干,这些东西加起来勉勉强强应该能维持到明年春。 春季有野菜可食,凑合缓解一二。 对了,还有暖棚,想到刚建成的暖棚,王安庆心里火热起来,暖棚不打算种别的,就种土豆和红薯,扛饿。 交完公粮,王安庆马不停蹄回村,安排人砍柴,一个冬烧暖棚,需要巨量柴禾。 把山坡上的黄荆条砍完,家家户户垒起干柴垛子,今年他们没垒稻草垛子,稻草都拿去铺暖棚了,引火柴换成了山上的枯草。 还捡了许多粗壮的腐树干回来,听说宁队长冬天要教他们培育蘑菇木耳,现在没人再叫宁丫头了,狩队的队员一直没换称呼,宁队长宁队长这么喊着,村里人跟着改了口,也没人教。 暖棚烧起来,土壤里冒出一截嫩芽,摆放在培育棚里树杆上,小簇蘑菇木耳隐约可见,今天王安庆照例巡视完暖棚,去仓库数他的存粮,这种事他每隔几天就要来一回,几天不看一眼粮食睡觉都不踏实。 前几天突兀下了一场雪,今儿气温突然又回升了。 大家忙着准备过冬的东西,趁天气好,把该晒的拿出来晒,简宁空间里的太阳能板还剩几百块没充满电。 太阳能板摆上屋顶,和三姐在院子里晒好被子,随后去了厨房,准备做点吃的,如今他们家已经大变样。 秋季的时候,老房子全部推倒重建,挨着原先的院子批了一块地基,建了一个宽敞舒适的四合院。 整个院子扩大了一倍。 四间正房,四间厢房。 统一铺陈地暖,四间正房还修了火墙。 今年冬天是可以预见的舒爽,因为屋里的火墙,即使气温零下十几二十度在屋里也只需要穿一件薄棉衣就很暖和。 柴房和厨房从后院挪到了前院,在原址盖上了一间暖棚。 厨房角落里几个整齐的高柜子,四方抽屉盒里放着一个个小麻袋,里面装着不同种类的粮食,另外设了一个玻璃柜,摆放着一排排漂亮的小白瓷罐,瓷罐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调料。 柴火灶连通的两个孔,前面一个用来炒菜,后面一个蒸米饭熬粥,另外多了一个煤炉子,烧蜂窝煤,一般拿来炖汤。 一个煤饼大概能烧两小时,刚好炖一锅汤,平时不用的时候用来坐水,煤炉子下面有一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