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节 晁错的感激(9000字) (第5/6页)
对于说服自己的皇帝老爹,刘彻信心十足。 晁错却感激的道:“诺!” 然后就亦步亦趋的跟在刘彻身后,恭顺无比。 只是,晁错最终还是忍不住出口问道:“家上,您不是与太仆相交莫逆吗?何以要帮臣?” 刘彻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晁错以前这么聪明,他又把话说得这么透彻了,晁错怎么就不能理解? 这事情不是过家家,更非是可以用私人感情来衡量的小事情! 这是关乎生死,决定未来格局的国家大政!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情面可讲,没有道德可言。 简而言之,跟匈奴人能和亲,那是因为匈奴无法威胁汉室的根本,而与刘濞和议,哪怕不付出任何代价,只是赦免了刘濞,都会动摇整个汉室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从此天下就将进入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 历史上,东汉末年的群雄混战,唐末的军阀藩镇,都是中央政权威信扫地后的必然结果。 刘彻却不知,此时,统治者们还没有这样的认知。 虽然有着东周的教训,但这教训还不够深刻,而且距今也太过遥远。 是以,不管皇帝还是大臣,都认识不到,对诸侯妥协的后果。 就连晁错这样的人杰都意识不到。 这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眼界与格局的局限。 刘彻自然想不到这一点,但他却有着一颗影帝的心,因此闻言大义凛然的道:“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何况此事关乎社稷根本,孤不得不为社稷考虑!” 说话间,刘彻就带着晁错走了自己老爹寝殿门口,早有宦官在此等候了,只是那宦官看到刘彻身后的晁错,难免有所意外,脸上颇有些为难。 刘彻无奈,只能对他道:“公先去通秉父皇罢!” 对方这才点点头,进去通秉。 不多时,那宦官就出来道:“陛下请太子与御史大夫觐见……” 走进寝殿,刘彻就发现,还挺热闹的。 太仆袁盎、丞相张欧、中尉陈嘉都在。 刘彻朝他们微微颔首致敬。 这些人起初还笑脸相迎,但看到跟在刘彻身后的晁错,却不由得脸色一沉。 见此情景,刘彻也不免在心里吐槽了起来:晁错啊晁错,你这人缘到底有多坏? 袁盎也就算了! 他一手扶持的张欧也背弃了他。 甚至就连刚刚被启用的周亚夫以前的副手,中尉陈嘉也对晁错没有好脸色! 用举世皆敌来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一个最佳mt的评价晁错却跑不了。 假如不是因为害怕蝴蝶效应。导致出现刘濞接受和议。 刘彻真的真的不愿意趟这淌浑水! 心里虽然腹诽着,但表面上刘彻还是不动声色,跪下来叩首道:“儿臣拜见父皇!” 晁错也跟着跪下来。道:“臣晁错拜见陛下!” 天子刘启此时却看着跟着刘彻进来的晁错,非常好奇。 就在方才,不久之前,可能一刻钟之前吧,当周亚夫陛辞离去,准备出城去与将军、校尉、司马等军官沟通明日的出征之事。 晁错就提议了,要求他这个天子御驾亲征。如先帝扫灭济北王叛乱一样。 若是以往,天子刘启说不定还会兴致勃勃。 但此时,他却根本没有这个心思了。 吴军势如破竹。只用三天就打到了棘壁城下,棘壁的求援血书一日之内连来七封。 现在的天子刘启,哪里还有御驾亲征的念头? 这兵凶战危的,若是有个万一。怎么办?因此。他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晁错的提议。 然后,晁错就黯然出宫。 不想,这才过了一刻钟,他又回来了,还是跟在太子身后! 难道说太子也支持朕御驾亲征? 带着这样的疑惑,天子刘启问道:“太子与御史大夫联袂而来,可是有事?” 心里却不免有了些不满。 刘彻再拜,道:“启禀父皇。儿臣乃是听闻,朝中有大臣言及可与吴逆和议。废削藩策,不再惩处吴逆,不知可有此事?” “有!”天子刘启点点头,然后问道:“太子有不同看法?” 刘彻刷的一下站起身来,看着自己的老爹,杀气腾腾的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吴逆未授首前,敢有言和议者,皆可斩!” 他看着自己的老爹,再环顾袁盎、张欧、程嘉等人,大声问道:“何人言和议?” 看着杀气腾腾的太子,袁盎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太子为何一下子就变得如此咄咄逼人了。 以往,在他们这些两千石大臣面前,太子不是一向温文尔雅的吗? 今天这是吃了什么药了? 袁盎不得已,微微起身,硬着头皮道:“臣曾提议和议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