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节 晁错的感激(9000字) (第6/6页)
……” 他躬身道:“家上要斩臣,臣无话可说,但,家上斩臣之前,可否让臣知道,臣所犯何罪,以至于要家上斩之?” 刘彻叹了口气。 走到袁盎面前,躬身道:“卿素来为孤所重,亦为孤敬重之长者,然,卿言和议,却是要将我汉家至于万劫不复之地,使天下重演秦末大乱,民不聊生,十不存一之悲剧乎?” 刘彻说的如此严重,不止是袁盎,就连刘启也吓了一跳。 一边的张欧更是露出一副‘我读书少,你别吓我’的表情。 在这些人看来,和议而已,又不是没有过! 高皇帝都对匈奴人低过头呢! 对于如今的大部分人来说,现在吴军来势汹汹。 而棘壁之前的诸多城池却陷落的如此之快。 在这样的局面下,和议,将局面保持到吴王起兵之前,也不是不可以,大不了,吴国暂时不去管他就是了。 仿南越和东瓯、闽越、朝鲜的例子就好了。 刘彻看着袁盎,直接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请教太仆,孤曾听闻,民间有长者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此话何解?” 袁盎闻言,顿时一愣。 刘彻的意思,他当然知道指的是什么。 既然今天刘濞谋反不受惩罚,这个例子一开,以后,诸侯王恐怕动不动就要造反了。 反正,造反又不需要付出代价。 就连天子刘启也愣住了。 他之前从未想到过,此例一开会是什么后果。 这并非他思虑不到,而是,毕竟,他才当了两年皇帝,考虑问题,不如日后那么深入和全面。 更何况,这样的例子,在汉室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 因此,受到思维局限,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这个事情就像一层窗户纸,此时,刘彻一捅破,天子刘启立刻就知道,假如真的如此,那么以后就真的将要国将不国,他这个天子再也没有什么威权和威信,就如同东周的周天子一样,甚至可能还会有人学一下楚庄王,来问问汉鼎轻重了。 而这样的未来,简直就是噩梦! 刘彻却不打算就这样结束,他转身,对自己的皇帝老爹叩首道:“父皇,儿臣所虑者,不止如此,儿臣更担忧的是,若朝廷轻易与吴逆求和,除了增长吴逆气焰,使得外人以为我汉家无人之外,恐怕,不会有其他任何效果!” “吴逆谋反,非一朝一夕,而是处心积虑,在如此情况下,若我汉家摄于吴逆军势,贸然与之言和,恐怕,不止吴逆将会更为嚣张,就是燕赵齐鲁衡山庐江也会有所意动,甚至……梁王也会动摇!” 刘彻的话,很容易理解。 天子刘启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假如换了是他,看到朝廷服软,恐怕也会得寸进尺,生出些更大胆的想法来。 更麻烦的是,本来就蛇鼠两端的其他诸侯,估计看到这样的局面后,也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现在一个吴国裹挟上楚国的军队,就能让朝廷如此被动。 万一齐鲁再不稳,江淮也动摇起来。 这天下就将真的不可收拾了! 刘濞现在的军势是很猛,但还绝对没有将汉室逼到不言和就要灭亡的地步! 更何况,即使真到了那个地步,言和除了速死之外没有别的原因了。 一念至此,天子刘启缓缓的道:“太子所言甚是,自即日起,敢有言和者,视为吴逆党羽,一概诛之!” 天子这话一出,晁错顿时大喜过望。 天子的这个决定,对晁错来说不亚于久旱逢甘霖。 简单的来说,既然主和派被打入另册,那么除了一战,汉室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而战争之中,他的削藩策就是政治正确! 逆袭! 无比狂猛的逆袭! 晁错此刻,在心中真是无比感激太子。(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注1:越夷吾在历史上虽然被刘戊杀了,但他死前曾经上书,将所有的锅都推给了晁错,认为假如不是晁错削藩,诸侯根本不会反。这些话后来被袁盎引用,成为了压倒晁错的最后一根稻草。 注2:文帝十五年,黄龙现于成纪,有个叫公孙臣的博士认为这是汉朝的属性是土德的象征。要改服色正朔,但张苍坚持认为汉朝是水德,于是,张苍因此丢官去职。 这个事情在武帝朝以后,就成了张苍不识时务,抗拒天时的证据,甚至还成了史记了降低他评价的证明。然而,实际上,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情况。 而这个事情也从侧面证明了,太史公写的史记,其实有着非常浓厚的个人倾向。 但谁写书不掺杂私货呢? 古人说文以载道嘛~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