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清澈透明的汤,细如银丝的面愈是高端愈简单! (第4/4页)
再多的话,面团会和不开的。 谢保民说道: “一般情况下,拉面做十五扣以上,都会加点谷朊粉,但没人会公开说出来,因为这是拉面师傅的秘密,包括老尹,看似浓眉大眼的,你要问他肯定不承认放谷朊粉这回事。” 尹宏斌无奈的笑了笑: “我们白案师傅的商业机密都被你捅出来了,你出来做探店可不能说啊,否则回头他们揍你,我可不管。” “我肯定不说,就算说了网友们也不信。上次去探一家淮扬菜馆,我说狮子头松弛的不够,应该放冷藏室松弛一小时左右,让肉泄一下劲儿,然后网友们就在弹幕中讽刺我没看过舌尖,那上面可没说需要松弛。” 这次轮到邱振华埋怨了: “你咋啥都往外说啊?做狮子头最大的秘密就是松弛了。” 一旁的戴建利说道: “像我跟老谢这样的老实人,面对网友,那真是掏心掏肺,知道啥就说啥,没想到你们居然掖着藏着。” 关于狮子头的问题,林旭之前看舌尖时也有个疑问。 为什么节目中的师傅把狮子头攒好后,没有直接下锅,而是放在盘子里,然后再端着盘子往锅里下。 一直以为是为了拍出来有仪式感。 现在听师兄这么说,才发现跟仪式感无关,这是截掉了关键步骤。 他好奇的问道: “记得舌尖上的镜头是做好摆在了盘子里,中间还有别的步骤吗?” 郭卫东说道: “你看到了做菜的师傅摆到盘子里,你没看到的是他又放进冰箱里松弛了一小时,一小时后端出来,再放进锅里小火炖煮……这是狮子头入口即化的重要步骤,但厨师们为了保密,是不允许公开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林旭听得心里暗暗咋舌,居然被舌尖剧组骗了这么多年。 怪不得老妈当时兴冲冲的跟着电视做狮子头,吃起来总没有宣传得那么好吃呢,原来步骤没给全。 自古以来,传统行业都恪守着“宁失传,不外传”的原则。 原本以为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习惯会改变呢。 没想到依然如此。 中餐现在被西餐、被洋快餐,还有各种预制菜围追堵截,这会儿了还不教真本事,再这样下去,中餐早晚跟武术一样,变成耍把式。 接着,尹宏斌把面和好,赵学胜端来半锅猪油,估计炸面条要用的。 大家嘻嘻哈哈的聊着,只有林旭在为中餐的未来担忧。 可惜他现在人微言轻,只能先忍住心中的想法,等以后有条件了,得想办法为中餐贡献一份力量,让中餐烹饪继续传承下去。 一小时很快过去,谢保民把煮软的蔬菜捞出来。 因为没煮太过,所以汤里不会有烂蔬菜的那种酸味和怪味。 不过要继续煮的话,味道绝对会涌上来。 又炖了一小时,高汤越来越浓时,谢保民关火,将里面的煮的食材全都捞出,并用纱布缠在大漏勺上,在锅里连着过了好几次。 等温度降到五六十度,倒入牛肉蓉,开始扫汤。 连着扫了四遍后,高汤的颜色非常浅,几乎只有一点点浅茶色。 谢保民将鱼蓉倒进去,做最后一次的扫汤。 而此时,尹宏斌已经开始拉面了。 他一扣一扣的拉着,这会儿得速度快点,不然是十三扣之后,面就会干掉,再拉就全断了。 拉到十五扣之后,虽然整体已经拉开,但中间已经有一些断开的了。 工作台上已经铺了块超大的案板。 尹宏斌按着拉面的一头,林旭拽另一头。 第十五扣彻底拉开后,面条看上去比头发还要细。 邱振华拿着切面用的菜刀,手起刀落,把面条每隔两尺左右切断,随即再用刀挑着其中一段,下进旁边的猪油锅里。 猪油三成热,面下进去后,冒出了细密的小泡。 谢保民说道: “注意点火,别让油温超过三成,那样面条会炸变色的,一定要让面条保持白色,这样才符合要求。” 邱振华擦擦脑门上的汗水: “咱们好几个人还弄得手忙脚乱的,当年高总厨一个人咋做的呢?” 林旭也很想知道答案,或许这就是师父的牛逼之处吧。 当时的他,有可能只是想吃碗面条。 所以就做了这么一碗“简单”的面,简单到连中年一代的国宴总厨都需要打配合才能完成。 不过师父光顾着吃面了,有点不注重营养啊。 要是再卧个鸡蛋,这不更完美嘛…… 林旭看到旁边剩下的鸡肉蓉,突然一拍脑门: “对啊,可以再加个卧鸡蛋的!” 想到这里,他撸起袖子,准备给师父这碗面中,加亿点点小花样…… ———————— 有点卡文,更晚了啊,本章6400字,比平时多了一千多字,求月票啊兄弟们!馋嘴小猫咪的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